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紫花苜蓿赤霉素受体基因MsGID1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紫花苜蓿产量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赤霉素相关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赤霉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第12-13页
        1.2.2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3-14页
        1.2.3 赤霉素的失活途径第14-15页
        1.2.4 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5-17页
        1.2.5 植物中赤霉素的稳态机制及其对植物株高的影响第17-18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MsGID1b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9-29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19页
        2.1.1 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试剂第19页
        2.1.3 实验仪器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4页
        2.2.1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19-20页
        2.2.2 cDNA的合成第20-21页
        2.2.3 MsGID1b基因的克隆第21页
        2.2.4 PCR产物的回收第21-22页
        2.2.5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第22页
        2.2.6 转化大肠杆菌及检测阳性克隆第22-23页
        2.2.7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3.1 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4页
        2.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第三章 MsGID1b基因的表达分析第29-33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29页
        3.1.1 植物材料第29页
        3.1.2 实验试剂第29页
        3.1.3 实验仪器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0页
        3.2.1 中苜1号的水培和处理第29页
        3.2.2 RT-PCR分析MsGID1b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第29-30页
        3.2.3 RT-PCR分析MsGID1b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第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3.3.1 MsGID1b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第30页
        3.3.2 MsGID1b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分析第30-31页
    3.4 讨论第31-33页
第四章 MsGID1b的原核表达分析第33-38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33页
        4.1.1 实验试剂第33页
        4.1.2 实验仪器第33页
    4.2 实验方法第33-37页
        4.2.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3-34页
        4.2.2 转化BL21(DE3)表达感受态细胞第34-36页
        4.2.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获得第36页
        4.2.4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第36-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页
    4.4 讨论第37-38页
第五章 酵母双杂交对MsGID1b基因功能的验证第38-44页
    5.1 材料与试剂第38页
        5.1.1 实验试剂第38页
        5.1.2 实验仪器第38页
    5.2 实验方法第38-41页
        5.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5.2.2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作第39-40页
        5.2.3 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第40页
        5.2.4 自激活检测第40-41页
        5.2.5 互作验证第4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5.3.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验证第41-42页
        5.3.2 自激活检测第42页
        5.3.3 互作验证第42-43页
    5.4 讨论第43-44页
第六章 MsGID1b对拟南芥的转化第44-53页
    6.1 材料与试剂第44页
        6.1.1 植物材料第44页
        6.1.2 实验试剂第44页
    6.2 实验方法第44-47页
        6.2.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45页
        6.2.2 农杆菌的转化及拟南芥的转化第45页
        6.2.3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及表型观测第45-47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6.3.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7-48页
        6.3.2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及表型观测第48-51页
    6.4 讨论第51-53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土默川平原14个引进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