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第一节 分子遗传标记的发展概况 | 第11-19页 |
1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类型 | 第11-19页 |
1.1 形态标记 | 第11页 |
1.2 细胞标记 | 第11-12页 |
1.3 生化标记 | 第12页 |
1.4 分子标记 | 第12-19页 |
第二节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19-25页 |
1 制作DNA指纹图谱 | 第19-20页 |
2 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种群的亲缘关系 | 第20-21页 |
3 遗传图谱的建立和基因定位 | 第21-22页 |
4 标记辅助选择 | 第22-23页 |
5 基因鉴定及诊断 | 第23页 |
6 杂种优势的预测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水产养殖动物遗传标记研究现状 | 第25-35页 |
1 线粒体DNA的特点 | 第25页 |
2 线粒体DNA的研究概述 | 第25-31页 |
2.1 遗传多样性 | 第26-28页 |
2.2 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分布 | 第28-29页 |
2.3 种群的起源分化和扩散 | 第29-30页 |
2.4 种群的遗传结构研究 | 第30-31页 |
2.5 杂交渐渗 | 第31页 |
3 核DNA的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3.1 构建图谱 | 第32-33页 |
3.2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33页 |
3.3 物种遗传多样性鉴定 | 第33-3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5-64页 |
第一节 六个鲫鱼品系Cyt b的PCR-RFLP分析 | 第3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5-3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1.3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1 鲫鱼基因组DNA样品的检测 | 第40页 |
2.2 Cyt b基因的PCR产物检测 | 第40-41页 |
2.3 PCR产物的酶切检测 | 第41页 |
2.4 Cyt b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3.1 6个品系内的多态性分析 | 第44页 |
3.2 品系间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的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二节 6个鲫鱼品系的微卫星分析 | 第45-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1.2 方法 | 第45-47页 |
1.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2.1 5个微卫星引物的PCR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48-49页 |
2.2 等位基因 | 第49-51页 |
2.3 基因型频率 | 第51-52页 |
2.4 平均杂合度 | 第52-53页 |
2.5 多态信息含量 | 第53页 |
2.6 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53页 |
2.7 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三节 3个鲫鱼品系的线粒体DNA D-loop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56-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1.2 方法 | 第56-57页 |
2 结果 | 第57-59页 |
2.1 D-loop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57页 |
2.2 D-loop基因及其序列 | 第57-59页 |
3 讨论 | 第59-62页 |
3.1 3个鲫鱼品系的线粒体DNA D-loop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59-61页 |
3.2 几种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 | 第61-62页 |
第四节 结 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 谢 | 第71-72页 |
作 者 简 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