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0-25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27-4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27-30页 |
2.2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相关文献 | 第30-37页 |
2.3 会计舞弊治理相关文献 | 第37-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 第48-57页 |
3.1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48-52页 |
3.2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 第52-53页 |
3.3 会计舞弊产生原因的冰山理论以及三角形等理论分析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57-71页 |
4.1 变量选取与构建 | 第57-64页 |
4.2 识别模型及其适用条件 | 第64-65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65-66页 |
4.4 样本选择与描述 | 第66-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基于Logistic回归和案例推理的会计舞弊识别 | 第71-96页 |
5.1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的适用前提 | 第71-72页 |
5.2 基于Logistic回归的会计舞弊识别 | 第72-86页 |
5.3 基于案例推理的会计舞弊识别 | 第86-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会计舞弊风险指数构建 | 第96-105页 |
6.1 会计舞弊风险指数的提出 | 第96-97页 |
6.2 会计舞弊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第97-99页 |
6.3 会计舞弊风险指标阈值确定方法 | 第99页 |
6.4 会计舞弊风险指数建立 | 第99-10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会计舞弊风险指数实证分析及治理对策 | 第105-143页 |
7.1 会计舞弊风险指数描述性统计 | 第105-113页 |
7.2 会计舞弊风险预警 | 第113-121页 |
7.3 会计舞弊治理 | 第121-14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9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43-145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45-146页 |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146-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63-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