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原因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原因 | 第8-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3.1 基层公务员 | 第11-12页 |
1.3.2 基层公安机关警察 | 第12页 |
1.3.3 公安机关警察培训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创新 | 第15页 |
2、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学习型组织 | 第16-17页 |
2.2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3、新干公安局基层警务人员培训现状及分析 | 第19-31页 |
3.1 新干县公安局概况 | 第19页 |
3.2 新干县公安局公务员培训现状 | 第19-25页 |
3.2.1 培训对象 | 第20-21页 |
3.2.2 培训机构 | 第21-22页 |
3.2.3 培训内容 | 第22页 |
3.2.4 培训形式 | 第22-23页 |
3.2.5 培训师资 | 第23-24页 |
3.2.6 培训结果评估 | 第24-25页 |
3.3. 新干县公安局基层公务员培训分析 | 第25-31页 |
3.3.1 培训中的问题 | 第25-29页 |
3.3.2 培训中的优点 | 第29-31页 |
4、影响新干县公安局基层警务人员培训有效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第31-34页 |
4.1 部门因素 | 第31-33页 |
4.1.1 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 第31页 |
4.1.2 对培训需求分析不足 | 第31-32页 |
4.1.3 培训讲师选择不科学 | 第32页 |
4.1.4 培训方式内容不合理 | 第32-33页 |
4.1.5 缺乏问题导向式培训 | 第33页 |
4.1.6 培训评估结果不与绩效挂钩 | 第33页 |
4.2 个人因素 | 第33-34页 |
5、中美警察培训现状比较 | 第34-39页 |
5.1 美国警察培训体系 | 第34-37页 |
5.1.1 警察的招聘和录用 | 第35页 |
5.1.2 教官的任用 | 第35-36页 |
5.1.3 课程设置 | 第36页 |
5.1.4 培训方法 | 第36页 |
5.1.5 考核 | 第36-37页 |
5.2 中国警察培训体系 | 第37-39页 |
5.2.1 新警招募 | 第37页 |
5.2.2 教官选择 | 第37-38页 |
5.2.3 训练内容 | 第38页 |
5.2.4 培训方法 | 第38页 |
5.2.5 考核 | 第38-39页 |
6、改善新干县公安局民警培训的建议和措施 | 第39-44页 |
6.1 更新理念,健全制度 | 第39-41页 |
6.1.1 树立培训投资理念 | 第39页 |
6.1.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39-40页 |
6.1.3 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 第40页 |
6.1.4 加强领导的培训观念 | 第40-41页 |
6.1.5 引入竞争机制 | 第41页 |
6.2 完善基层警务人员培训流程 | 第41-44页 |
6.2.1 实行招录、培训一体化 | 第41页 |
6.2.2 培训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6.2.3 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 第42-44页 |
6.2.4 培训结果的评估 | 第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问卷调查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