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联系与区别 | 第13-15页 |
2.1.1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联系 | 第13页 |
2.1.2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 | 第13-15页 |
2.2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理论介绍 | 第15-18页 |
2.2.1 制度创新理论 | 第15-16页 |
2.2.2 范围经济理论 | 第16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4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7-18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状况分析 | 第18-29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然性分析 | 第18-22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 第22-24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及绩效问题分析 | 第24-29页 |
3.3.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现状 | 第24-27页 |
3.3.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绩效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4 实证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为例 | 第29-44页 |
4.1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现状 | 第29-35页 |
4.1.1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介绍 | 第29-31页 |
4.1.2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绩效分析 | 第31-33页 |
4.1.3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内部管理状况 | 第33-35页 |
4.2 实证模型的选择 | 第35-36页 |
4.3 实证模型变量的选择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36-38页 |
4.3.1 实证模型变量的选择说明 | 第36页 |
4.3.2 本文实证数据来源说明 | 第36-38页 |
4.4 实证研究过程 | 第38-43页 |
4.4.1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4.4.2 协整检验 | 第39-41页 |
4.4.3 Granger因果性检验 | 第41-42页 |
4.4.4 误差修正模型方程 | 第42-43页 |
4.5 实证结论 | 第43-44页 |
5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经验启示及研究建议 | 第44-51页 |
5.1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及启示 | 第44-48页 |
5.1.1 国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5.1.2 国际大银行业务整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47-48页 |
5.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 第48-51页 |
5.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 | 第48页 |
5.2.2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产品体系 | 第48-49页 |
5.2.3 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5.2.4 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 | 第50页 |
5.2.5 完善监管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 | 第50-5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