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宏观参数预测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坝基岩体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5 本文思路 | 第15-17页 |
2 坝基岩体分区及质量评价 | 第17-24页 |
2.1 概述 | 第17-18页 |
2.2 聚类分析基本思想 | 第18-20页 |
2.3 结构面概率模型 | 第20-21页 |
2.3.1 结构面间距密度概率模型 | 第20-21页 |
2.3.2 结构面密度、RQD概率模型 | 第21页 |
2.3.3 结构面隙宽(张开度) | 第21页 |
2.4 坝基岩体分区 | 第21-23页 |
2.4.1 结构面聚类分析 | 第21-22页 |
2.4.2 坝基岩体分区 | 第22-23页 |
2.5 岩体质量评价 | 第23-24页 |
3 区域内坝基岩体宏观参数预测 | 第24-35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H-B强度准则以及岩体参数m、s确定方法研究 | 第24-26页 |
3.2.1 Hoek-Brown强度准则 | 第24-25页 |
3.2.2 强度参数m、s的确定 | 第25-26页 |
3.3 “代表单元集合体”的引入 | 第26-27页 |
3.3.1 代表单元集合体的概念 | 第26页 |
3.3.2 建立“代表单元集合体”模型的基本步骤 | 第26-27页 |
3.4 岩体强度参数的预测 | 第27-33页 |
3.4.1 “代表单元集合体”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 第27-29页 |
3.4.2 代表单元集合体的数值模拟试验 | 第29-31页 |
3.4.3 岩体强度和变形参数的预测 | 第31-33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3-35页 |
4 坝基岩体建基面优化分析 | 第35-61页 |
4.1 概述 | 第35页 |
4.2 坝基岩体有限元分析 | 第35-37页 |
4.2.1 计算程序简介 | 第35-36页 |
4.2.2 关于2D-σ中破坏安全度的定义 | 第36-37页 |
4.3 建基面优化分析 | 第37-38页 |
4.4 建基面优化分析实例 | 第38-61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38-42页 |
4.4.2 建基面优化分析 | 第42-6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及下一步的工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A.RMR分类体系 | 第67-68页 |
B.H-B准则中完整岩块的m值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