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罗汉果研究概况 | 第8-18页 |
1 罗汉果化学成分研究 | 第8-12页 |
1.1 葫芦素烷三萜类 | 第8-9页 |
1.2 黄酮类化合物 | 第9-10页 |
1.3 蛋白质氨基酸类、糖分及其他成分 | 第10-12页 |
2 罗汉果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 | 第12-14页 |
2.1 罗汉果甜甙的分离与测定 | 第12-13页 |
2.2 罗汉果黄酮甙的分离与测定 | 第13页 |
2.3 罗汉果甘露醇的分离与测定 | 第13-14页 |
3 罗汉果的药理研究 | 第14-15页 |
3.1 罗汉果甜甙的祛痰、镇咳、平喘等药理作用 | 第14页 |
3.2 罗汉果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 | 第14页 |
3.3 罗汉果提取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4页 |
3.4 罗汉果提取物对胃肠的影响 | 第14页 |
3.5 毒性 | 第14页 |
3.6 其它 | 第14-15页 |
4 罗汉果开发应用现状 | 第15页 |
5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 第15-17页 |
5.1 正相色谱的应用 | 第16页 |
5.2 反相色谱的应用 | 第16页 |
5.3 HPLC法在罗汉果甙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6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罗汉果中三萜甙的分离纯化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总甙的提取 | 第18-19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9页 |
第二节 三萜甙的分离纯化 | 第19-25页 |
1 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19-21页 |
1.1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1.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1页 |
2 HPLC法纯化 | 第21-2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2.3 结语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罗汉果中三萜甙的结构鉴定 | 第25-36页 |
1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1.2 薄层水解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6页 |
2.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第26-31页 |
2.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第31-36页 |
第四章 不同生长周期的罗汉果中罗汉果甙V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 第36-4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2.1 罗汉果总甙质量 | 第37-38页 |
2.2 色谱分离效果 | 第38-39页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9页 |
2.4 精密度试验 | 第39-40页 |
2.5 样品测定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罗汉果鲜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 第42-51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42-4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2.1 定性检测 | 第45页 |
2.2 色谱分离效果 | 第45-46页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2.4 精密度试验 | 第46-47页 |
2.5 回收率试验 | 第47页 |
2.6 样品的测定 | 第47-49页 |
2.7 总黄酮含量的换算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