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林班优先保护排序与评价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页 |
2 自然保护区评价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5-20页 |
3.1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 第15-17页 |
3.1.1 区域位置 | 第15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3.1.3 气候 | 第15-16页 |
3.1.4 土壤 | 第16页 |
3.1.5 植被 | 第16-17页 |
3.2 研究区管护区划及功能区划 | 第17-18页 |
3.3 研究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 第18-20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0-32页 |
4.1 资料收集与样地调查 | 第20-23页 |
4.1.1 资料收集及其处理 | 第20-21页 |
4.1.2 样地调查及其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4.1.3 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2-23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3-24页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4-25页 |
4.2.3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25-26页 |
4.3 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4.3.1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26-27页 |
4.3.2 景观斑块特征指数 | 第27-29页 |
4.3.3 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 | 第29-30页 |
4.3.4 森林资源指标 | 第30-31页 |
4.4 区域物种多样性 | 第31页 |
4.5 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31-32页 |
4.6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2-59页 |
5.2 各林班区域物种多样性 | 第32-40页 |
5.2.1 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的选择 | 第32-36页 |
5.2.1.1 乔木层α多样性 | 第33-34页 |
5.2.1.2 灌木层α多样性 | 第34-35页 |
5.2.1.3 草本层α多样性 | 第35-36页 |
5.2.2 森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特征 | 第36-37页 |
5.2.3 森林群落各层次权重 | 第37-38页 |
5.2.4 各森林类型总和物种多样性 | 第38-40页 |
5.3 各指标结果分析 | 第40-48页 |
5.3.1 景观类型特征 | 第40-44页 |
5.3.2 景观类型多样性 | 第44-45页 |
5.3.3 森林资源特征 | 第45-48页 |
5.4 林班优先保护排序 | 第48-53页 |
5.4.1 各林班区域物种多样性排序 | 第48-51页 |
5.4.1.1 各森林类型总和物种多样性得分 | 第49页 |
5.4.1.2 各林班森林类型特征得分 | 第49-50页 |
5.4.1.3 各林班区域物种多样性排序 | 第50-51页 |
5.4.2 各林班景观类型多样性排序 | 第51-52页 |
5.4.3 各林班森林资源综合排序 | 第52-53页 |
5.5 各林班优先保护排序 | 第53-56页 |
5.6 林班优先保护综合得分聚类分析 | 第56-58页 |
5.7 林班聚类分区与功能分区比较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图 | 第67-69页 |
致 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