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信道编码理论与发展 | 第10-11页 |
1.1.2 Turbo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3 CCSDS标准Turbo码 | 第12-13页 |
1.1.4 TIDSP架构简介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TURBO码编译码原理 | 第16-40页 |
2.1 TURBO码编译码结构 | 第16-20页 |
2.1.1 Turbo码编码器结构 | 第16-18页 |
2.1.2 CCSDS标准Turbo编码器结构 | 第18-20页 |
2.1.3 Turbo译码器结构 | 第20页 |
2.2 TURBO码译码算法 | 第20-32页 |
2.2.1 BCJR译码算法和MAP算法 | 第20-27页 |
2.2.2 LOG-MAP译码算法 | 第27-28页 |
2.2.3 MAX-LOG-MAP译码算法 | 第28-29页 |
2.2.4 带校验位输出的译码算法 | 第29-30页 |
2.2.5 状态度量计算的模算法 | 第30-32页 |
2.3 并行译码算法分析 | 第32-38页 |
2.3.1 状态并行译码算法原理 | 第32-35页 |
2.3.2 分块并行译码算法原理 | 第35-36页 |
2.3.3 并行译码算法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TURBO码性能分析及相关算法研究 | 第40-54页 |
3.1 TURBO码性能分析及交织器设计 | 第40-45页 |
3.1.1 Turbo码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3.1.2 Turbo码交织器设计 | 第42-45页 |
3.2 CCSDS标准TURBO码性能仿真 | 第45-46页 |
3.2.1 迭代次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2 MAX-LOG-MAP和LOG-MAP算法性能对比 | 第46页 |
3.3 TURBO码迭代算法研究 | 第46-53页 |
3.3.1 反格雷映射QPSK迭代软解调算法 | 第46-50页 |
3.3.2 DBPSK迭代软解调算法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TI DSP优化技术分析 | 第54-66页 |
4.1 TI TMS320C6678 DSP介绍 | 第54-56页 |
4.1.1 TMS320C6678整体架构 | 第54-55页 |
4.1.2 TMS320C6678单核架构 | 第55-56页 |
4.2 TI DSP优化技术分析 | 第56-65页 |
4.2.1 消除循环体相关性 | 第58-60页 |
4.2.2 双通道平衡资源 | 第60-62页 |
4.2.3 使用宽load和store类型 | 第62-63页 |
4.2.4 重新平衡双通道资源 | 第63页 |
4.2.5 使用内敛指令 | 第63-65页 |
4.2.6 消除生存周期过长问题 | 第65页 |
4.2.7 优化效果对比 | 第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TI DSP实现CCSDS标准TURBO码译码器 | 第66-78页 |
5.1 TI DSP实现TURBO码译码器优势分析 | 第66-67页 |
5.2 CCSDS标准TURBO码译码器关键技术 | 第67-75页 |
5.2.1 并行子块划分方法 | 第67-68页 |
5.2.2 译码器状态度量并行存储方法 | 第68-69页 |
5.2.3 预先计算检验位对应的分支度量组合方法 | 第69-70页 |
5.2.4 32归一化操作方法 | 第70-71页 |
5.2.5 EDMA辅助数据搬移技术 | 第71-72页 |
5.2.6 并行查表优化技术 | 第72-73页 |
5.2.7 并行内敛指令技术 | 第73-74页 |
5.2.8 多核同步机制技术 | 第74-75页 |
5.3 译码器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5.4 译码器吞吐量分析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8页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