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13)C辅助的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毕赤酵母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0-20页
    1.1 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性与不足第10-11页
        1.1.1 代谢组学和代谢通量组学的定义第10-11页
        1.1.2 代谢组学的分类第11页
        1.1.3 代谢组学的研究平台第11页
    1.2 同位素辅助的代谢组学第11-15页
        1.2.1 同位素标记技术第11-13页
        1.2.2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第13-14页
        1.2.3 ~(13)C非稳态代谢通量分析第14-15页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5-19页
        1.3.1 外源蛋白表达对毕赤酵母的影响第16页
        1.3.2 毕赤酵母重组蛋白表达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代谢组学在毕赤酵母上的应用第16-18页
        1.3.4 葡萄糖代谢下外源蛋白表达过程菌体生理代谢的研究概况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9-20页
第2章 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第20-35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页
        2.2.2 药品与试剂第21-23页
        2.2.3 流动相及色谱条件第23-25页
        2.2.4 质谱优化第25页
        2.2.5 色谱优化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2.3.1 质谱优化结果第25-32页
        2.3.2 色谱优化结果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IDMS定量方法的建立第35-56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3.2.1 实验仪器第35-36页
        3.2.2 药品与试剂第36页
        3.2.3 全扫描模式测定标记化合物第36页
        3.2.4 同位素的检测第36-37页
        3.2.5 仪器稳定性检测第37页
        3.2.6 IDMS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7-38页
        3.2.7 IDMS标准曲线的评价第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55页
        3.3.1 同位素检测离子对第38-41页
        3.3.2 同位素检测方法结果第41-43页
        3.3.3 仪器稳定性检测第43-46页
        3.3.4 IDMS标准曲线第46-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外源蛋白表达强度和谷氨酸添加对毕赤酵母代谢的影响第56-78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7-66页
        4.2.1 实验菌株第57页
        4.2.2 实验仪器第57页
        4.2.3 药品与试剂第57-59页
        4.2.4 培养基配方及溶液第59-60页
        4.2.5 毕赤酵母的培养第60页
        4.2.6 分析和测定方法第60-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7页
        4.3.1 ~(13)C全标菌体的培养第66-67页
        4.3.2 两株菌两种工艺条件下宏观代谢比较第67-68页
        4.3.3 胞内代谢物定量结果和非稳态代谢流的计算第68-71页
        4.3.4 中心碳代谢途径中间体第71页
        4.3.5 能量及还原力第71-72页
        4.3.6 胞内氨基酸第72-73页
        4.3.7 定量结果验证第73页
        4.3.8 ~(13)C代谢通量分析第73-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5.1 结论第78页
    5.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录第89-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的鉴定及初步功能评价
下一篇:毕赤酵母内源信号肽的筛选及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分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