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植物能源论文

不同地域麦秸秆基础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麦秸秆的特性及应用第12-15页
        1.2.1 麦秸秆的特性第12-13页
        1.2.2 麦秸秆的应用第13-15页
    1.3 麦秸秆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不同地域麦秸秆的理化性能第21-29页
    2.1 样本采集与制备第21页
    2.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21-22页
    2.3 不同地域麦秸秆润湿性第22-24页
    2.4 不同地域麦秸秆吸湿性第24-26页
    2.5 不同地域麦秸秆含水率及24h吸水性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不同地域麦秸秆的拉伸特性第29-45页
    3.1 样本采集与制备第29页
    3.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29-30页
    3.3 麦秸秆的拉伸特性第30-36页
        3.3.1 麦秸秆拉伸过程分析第30-31页
        3.3.2 麦秸秆不同节间拉伸特性第31-35页
        3.3.3 不同地域麦秸秆拉伸特性第35-36页
    3.4 不同温度处理麦秸秆的拉伸特性第36-39页
    3.5 不同处理麦秸秆拉伸特性第39-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不同地域麦秸秆热性能第45-61页
    4.1 样本采集与制备第45-46页
    4.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46页
    4.3 不同地域麦秸秆的热性能第46-49页
    4.4 不同处理麦秸秆的热性能第49-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不同地域麦秸秆的FT-IR分析第61-77页
    5.1 样本采集与制备第61页
    5.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61页
    5.3 不同地域麦秸秆的FT-IR第61-66页
    5.4 不同温度处理麦秸秆的FT-IR第66-69页
    5.5 不同处理麦秸秆的FT-IR第69-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不同处理麦秸秆微观结构第77-93页
    6.1 样本采集与制备第77页
    6.2 试验仪器与方法第77页
    6.3 不同地域麦秸秆微观结构第77-79页
    6.4 不同温度处理麦秸秆微观结构第79-85页
    6.5 不同处理麦秸秆微观结构第85-91页
    6.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7.1 结论第93-94页
    7.2 展望第94-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两种硫酸脂化多糖的制备及其佐剂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