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免疫佐剂 | 第14-18页 |
1.1 常见的几种免疫佐剂 | 第14-17页 |
1.2 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聚蔗糖和环糊精硫酸脂化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24-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2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1.4 因素水平确立 | 第25-26页 |
1.5 硫酸化脂化多糖的制备 | 第26页 |
1.6 糖含量、硫酸度、脂化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1.7 各因素与硫酸度和脂化度的关系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33页 |
2.1 糖含量、硫酸度、脂化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 聚蔗糖正交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2.3 各因素与硫酸度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 各因素与脂化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2.5 环糊精正交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2.6 各因素与硫酸度的关系 | 第32页 |
2.7 各因素与脂化度的关系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两种水包油佐剂对小鼠免疫OVA的佐剂作用研究 | 第36-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36-3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38页 |
1.5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38-39页 |
1.6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测定 | 第39页 |
1.7 ELISA法测定IgG的浓度 | 第39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2 结果 | 第40-42页 |
2.1 淋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2.2 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2.3 IgG的浓度动态变化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两种水包油佐剂对小鼠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佐剂作用研究 | 第46-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46-4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47页 |
1.5 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IgG测定 | 第47页 |
1.6 抗体亚类IgGI和IgG2a浓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2 结果 | 第48-50页 |
2.1 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IgG的OD值动态变化 | 第48页 |
2.2 抗体亚类IgG1和IgG2a浓度的测定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两种水包油佐剂对猪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佐剂作用研究 | 第5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1.1 药物准备 | 第52-5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53页 |
1.5 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IgG检测 | 第53页 |
1.6 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2 结果 | 第54页 |
2.1 猪圆环病毒2型特异性IgG的动态变化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8-6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