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常见的辅酶模型物 | 第16-26页 |
1.2.1 10-甲基-9,10-二氢吖啶(AcrH_2) | 第17-19页 |
1.2.2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1,4-二氢吡啶(HEH) | 第19-23页 |
1.2.3 1-苄基-1,4-二氢烟酰胺(BNAH) | 第23-26页 |
1.3 研究辅酶及其模型物的意义 | 第26-28页 |
2 AcrH_2参与合成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 第28-4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8-29页 |
2.2 催化剂选定与实验方案设计 | 第29页 |
2.3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33页 |
2.3.1 苯乙炔的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0页 |
2.3.2 不同光源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催化剂10-甲基-9,10-二氢吖啶(AcrH_2)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1页 |
2.3.4 溶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5 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33-40页 |
2.4.1 产物合成步骤与数据分析 | 第34-40页 |
2.5 反应机理 | 第40-41页 |
2.6 原料来源与仪器方法 | 第41页 |
2.6.1 2-(甲硫基)苯四氟硼酸重氮盐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第41页 |
2.6.2 气相检测方法 | 第41页 |
2.7 小结 | 第41-44页 |
3 HEH参与合成不对称二级胺 | 第44-62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案初步设计与验证 | 第44-46页 |
3.2.1 不对称二级胺的合成 | 第45-46页 |
3.3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6-48页 |
3.3.1 Hantzsch二氢吡啶酯(HEH)与甲酸铵(HCOONH_4)的用量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6页 |
3.3.2 溶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 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7页 |
3.3.4 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其他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8页 |
3.4 反应底物的拓展 | 第48-59页 |
3.4.1 产物合成步骤与数据分析 | 第50-59页 |
3.5 反应机理 | 第59-60页 |
3.6 原料来源与仪器方法 | 第60页 |
3.6.1 HEH制备方法 | 第60页 |
3.6.2 气相产率检测方法 | 第60页 |
3.7 小结 | 第60-62页 |
4 总结 | 第62-66页 |
5 仪器及药品列表 | 第66-70页 |
5.1 实验仪器列表 | 第66-67页 |
5.2 实验药品列表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