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层系、井网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区域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第8页
    1.2 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现状第9-10页
    1.4 技术路线第10-11页
第2章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地质及储层特征第11-20页
    2.1 研究工区概况第11-18页
        2.1.1 自然简况第11页
        2.1.2 地质简况第11-12页
        2.1.3 地层特征第12页
        2.1.4 构造特征第12-13页
        2.1.5 储层特征第13-16页
        2.1.6 渗流特征第16-17页
        2.1.7 流体性质第17页
        2.1.8 油层分布第17-18页
        2.1.9 温压系统及驱动类型第18页
    2.2 研究工区勘探开发简况第18-19页
    2.3 油田层系、井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20页
第3章 层系适应性分析第20-34页
    3.1 水驱储量动用分析第21-22页
    3.2 未动用储量成因分析第22-26页
        3.2.1 目前层系划分不合理第22页
        3.2.2 层间干扰严重第22-24页
        3.2.3 分注层段内渗透率差异大第24页
        3.2.4 低流度低产能层发挥作用不明显第24-26页
    3.3 层系进一步细分可行性论证第26-34页
        3.3.1 物质基础第27-28页
        3.3.2 单井控制储量评价第28-29页
        3.3.3 储层物性差异趋缓第29-30页
        3.3.4 隔层分布相对比较稳定第30-31页
        3.3.5 各层系细分后具备一定产能基础第31-34页
第4章 井网适应性分析第34-48页
    4.1 注水方式分析第34-35页
    4.2 水驱控制程度分析第35-38页
    4.3 注水受效情况分析第38-43页
        4.3.1 平面注水受效状况第38-41页
        4.3.2 注采井距对储层特征的适应性第41-43页
    4.4 井网密度调整潜力第43-45页
    4.5 注采井网并排方向分析第45-48页
第5章 开发调整方案及实施效果预测第48-52页
    5.1 三层系局部加密第48页
    5.2 二层系进一步细分层系第48-49页
    5.3 一层系局部加密第49-50页
    5.4 方案开发指标预测第50-52页
第6章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源温度及管容对流量计检定精度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辅酶模型物参与的有机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