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8-9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1、西方产业结构理论 | 第10-11页 |
2、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构理论 | 第11-12页 |
3、日本的产业结构理论 | 第12-14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14页 |
五、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战后日本制造业兴衰轨迹 | 第16-29页 |
一、以基础原材料为重点带动制造业迅速复苏(1946-1955年) | 第18-19页 |
二、在重化学工业的基础上高速跃进(1956-1973年) | 第19-22页 |
三、转型升级使制造业获得持续繁荣(1974-1991年) | 第22-25页 |
四、制造业的低谷调整(1992-2002年) | 第25-27页 |
五、艰难崛起的新时期(2003年——)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战后日本制造业结构变迁 | 第29-40页 |
一、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基础材料产业复兴(1946-1955年) | 第29-31页 |
二、重化学工业为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1956-1973年) | 第31-35页 |
三、组装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1974-1992年) | 第35-38页 |
四、主导产业"模糊化"的同时加速信息化(1993年——)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战后日本制造业产业政策 | 第40-50页 |
一、各个阶段的产业政策特征 | 第40-46页 |
1、恢复重建期的主要产业政策措施 | 第40-42页 |
2、高速增长期的主要产业政策措施 | 第42-43页 |
3、繁荣期的主要产业政策措施 | 第43-44页 |
4、衰退调整期的主要产业政策措施 | 第44-46页 |
二、产业政策对日本制造业的作用 | 第46-50页 |
1、主要作用表现 | 第46-48页 |
2 、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制造业主要现状 | 第50-59页 |
一、中国制造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50-51页 |
二、当前中国工业化及制造业处于特殊的重工业化阶段 | 第51-52页 |
三、制造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推动产业 | 第52-56页 |
1、制造业是对国民收入贡献最大的产业 | 第53页 |
2、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 | 第53-55页 |
3、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 | 第55-56页 |
四、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6-59页 |
1、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 第56-57页 |
2、人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 第57页 |
3、环境保护要求压力增大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日本经验教训对中国制造业科学发展的启示 | 第59-74页 |
一、运用产业政策方面的启示 | 第59-61页 |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启示 | 第61-65页 |
三、处理制造业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启示 | 第65-68页 |
四、制造业海外投资的启示 | 第68-70页 |
五、发展中小企业的启示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