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国际研究共识 | 第8-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页 |
·本文内容与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理论方法介绍 | 第11-17页 |
·经济增长效益与质量理论 | 第11页 |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 第11-12页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第11-12页 |
·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系统聚类法 | 第12-13页 |
·主成分-聚类分析法 | 第13-14页 |
·具有稳定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14-17页 |
第三章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评价模型 | 第17-23页 |
·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 第17-18页 |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 | 第18-19页 |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18页 |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 第19-22页 |
·经济效益 | 第19页 |
·经济结构 | 第19-20页 |
·科技创新 | 第20页 |
·竞争能力 | 第20页 |
·环境保护 | 第20-21页 |
·济增长稳定性 | 第21页 |
·人民生活水平 | 第21-22页 |
·指标体系的处理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23-38页 |
·2001-2009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23-28页 |
·聚类分析法计算 | 第23-24页 |
·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具有稳定度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2001-2009 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27-28页 |
·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28-38页 |
·聚类分析法计算 | 第28-29页 |
·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具有稳定度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 第32-36页 |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