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霍乱弧菌研究概述 | 第11-25页 |
1.1 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 | 第11-13页 |
1.2 霍乱流行概况 | 第13页 |
1.3 霍乱弧菌致病机制及毒力因子 | 第13-15页 |
1.3.1 霍乱弧菌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1.3.2 霍乱毒力因子 | 第14-15页 |
1.4 霍乱弧菌的毒素调控网络 | 第15-17页 |
1.4.1 AphA与AphB调控元件 | 第15页 |
1.4.2 ToxR调控元件 | 第15-16页 |
1.4.3 ToxT调控元件 | 第16-17页 |
1.5 细菌生物被膜概述 | 第17-19页 |
1.5.1 生物被膜定义 | 第17-18页 |
1.5.2 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18-19页 |
1.6 霍乱弧菌生物被膜 | 第19-21页 |
1.6.1 霍乱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19-20页 |
1.6.2 鞭毛 | 第20页 |
1.6.3 菌毛 | 第20-21页 |
1.6.4 细菌多糖 | 第21页 |
1.7 蛋白质结构与折叠 | 第21-25页 |
1.7.1 蛋白质的二硫键 | 第22页 |
1.7.2 DsbA蛋白 | 第22-24页 |
1.7.3 霍乱弧菌DsbA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 霍乱弧菌DsbA蛋白底物蛋白的捕获 | 第25-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30页 |
2.1.0 实验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26-27页 |
2.1.1 实验质粒与菌株 | 第27页 |
2.1.2 实验质粒与菌株实验耗材 | 第27页 |
2.1.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27-29页 |
2.1.4 试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41页 |
2.2.1 VcDsbA基因的定点突变、克隆及序列测定 | 第30-38页 |
2.2.2 VcDsbA底物蛋白捕获 | 第38-41页 |
2.2.3 蛋白质谱 | 第41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2.3.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41-42页 |
2.3.2 VcDsbA底物蛋白捕获 | 第42-44页 |
2.4 讨论 | 第44-47页 |
3 霍乱弧菌DsbA蛋白对生物被膜影响 | 第47-6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3.1.1 实验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47页 |
3.1.2 实验质粒与菌株 | 第47页 |
3.1.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47-48页 |
3.1.4 试验仪器 | 第4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8-56页 |
3.2.1 VcdsbA(vc0034)缺失株和回补株的构建 | 第48-54页 |
3.2.2 测定野生株、dsbA突变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 | 第54页 |
3.2.3 生物被膜形成分析 | 第54页 |
3.2.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分析 | 第54-56页 |
3.2.5 FLAG融合表达分析 | 第56页 |
3.2.6 甘露糖敏感型血凝实验 | 第56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3.3.1 ΔdsbA和CΔdsbA菌株的鉴定 | 第56-57页 |
3.3.2 测定野生株、dsbA突变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 | 第57-58页 |
3.3.3 DsbA蛋白影响霍乱弧菌生物被膜形成 | 第58-59页 |
3.3.4 VcDsbA促进MSHA的合成 | 第59-60页 |
3.3.5 甘露糖敏感型血凝实验 | 第60-61页 |
3.4 讨论 | 第61-62页 |
4 霍乱弧菌DsbA蛋白对毒力表达影响 | 第62-7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2-64页 |
4.1.1 实验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62-63页 |
4.1.2 实验质粒与菌株 | 第63页 |
4.1.3 相关溶液配制 | 第63页 |
4.1.4 试验仪器 | 第63-64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4.2.1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分析 | 第64页 |
4.2.2 Western blot检测ToxT蛋白表达 | 第64页 |
4.2.3 半胱氨酸浓度对toxT基因表达影响 | 第64页 |
4.2.4 细菌双杂交实验 | 第64-65页 |
4.2.5 AMS捕获实验 | 第65-66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0页 |
4.3.1 VcDsbA促进toxT基因的表达 | 第66-67页 |
4.3.2 Western blot分析ToxT蛋白的表达 | 第67页 |
4.3.3 半胱氨酸浓度不影响toxT基因表达 | 第67-68页 |
4.3.4 细菌双杂交实验 | 第68-69页 |
4.3.5 AMS捕获实验验证TcpP为VcDsbA的底物 | 第69-70页 |
4.4 讨论 | 第70-71页 |
5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本文中中英文对照表 | 第79-80页 |
个人简介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