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纳米氧化铈的形态控制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2页
    1.1 概述第9-10页
        1.1.1 稀土第9页
        1.1.2 稀土资源的应用及现状第9-10页
    1.2 纳米氧化铈的制备方法第10-15页
        1.2.1 气相法第11-12页
        1.2.2 固相法第12页
        1.2.3 液相法第12-15页
            1.2.3.1 化学沉淀法第12-13页
            1.2.3.2 溶胶-凝胶法(胶体化学法)第13-14页
            1.2.3.3 水(溶剂)热法第14-15页
            1.2.3.4 电化学法第15页
    1.3 氧化铈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第15-20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多级结构氧化铈八面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22-30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4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3页
        2.2.2 样品合成第23-24页
        2.2.3 样品表征第24页
        2.2.4 催化性能测试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2.3.1 多级结构氧化铈八面体的表征分析第24-26页
            2.3.1.1 XRD及SEM分析第24-25页
            2.3.1.2 TEM分析第25-26页
        2.3.2 pH对产物形貌影响第26-27页
        2.3.3 多级结构氧化铈八面体形成机理研究第27-28页
        2.3.4 CO催化性能研究第28-30页
第三章 自组装层状碱式碳酸铈的合成及表征第30-46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31页
        3.2.2 样品合成第31页
        3.2.3 样品表征第31-32页
        3.2.4 催化性能测试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6页
        3.3.1 自组装层状碱式碳酸铈的形态表征及物相分析第32-34页
        3.3.2 反应参数对产物形貌及物相的影响第34-42页
            3.3.2.1 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及物相的影响第34-36页
            3.3.2.2 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第36-39页
            3.3.2.3 不同PVP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第39-41页
            3.3.2.4 沉淀剂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第41-42页
        3.3.3 自组装层状碱式碳酸铈形成机理研究第42-44页
        3.3.4 性能测试第44-46页
第四章 高密度碳酸稀土制备超细抛光粉的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46页
        4.2.2 实验方法第46页
        4.2.3 样品的表征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4.3.1 XRD分析第47页
        4.3.2 不同煅烧模式的形貌表征第47-48页
        4.3.3 不同装样煅烧时的形貌(900℃)第48-49页
        4.3.4 不同温度下煅烧的形貌第49-51页
        4.3.5 爆裂后不同老化时间的形貌第51-52页
        4.3.7 爆裂后不同老化温度的形貌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试剂或碘化物参与构建C-X(S,N)键的反应研究
下一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荧光高分子纳米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