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1.3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内控及政府采购代理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1.1 内部控制内涵及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1.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 第20-23页 |
2.1.3 内部控制的本质和核心 | 第23页 |
2.2 采购代理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政府采购相关理论 | 第24页 |
2.2.2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 第24-26页 |
第3章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M公司为例 | 第26-37页 |
3.1 采购代理企业行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 第26-28页 |
3.1.1 政府采购代理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 | 第26-27页 |
3.1.2 政府采购代理业务不断细化 | 第27页 |
3.1.3 政府采购代理过程的科学化、专业化、透明化 | 第27页 |
3.1.4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和现代化 | 第27-28页 |
3.2 M公司的基本概况 | 第28-30页 |
3.2.1 基本情况 | 第28页 |
3.2.2 组织机构及人员 | 第28-29页 |
3.2.3 企业文化 | 第29-30页 |
3.3 M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30-33页 |
3.3.1 成立了内部控制的基本领导和管理体系 | 第30页 |
3.3.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第30-31页 |
3.3.3 初步实现了对财务、招标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 第31-33页 |
3.3.4 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预防措施 | 第33页 |
3.4 M公司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7页 |
3.4.1 M公司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4.2 M公司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5-37页 |
第4章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优化的原则和思路 | 第37-46页 |
4.1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优化的原则 | 第37-40页 |
4.1.1 市场化原则 | 第37-38页 |
4.1.2 法制化原则 | 第38-39页 |
4.1.3 现代化原则 | 第39-40页 |
4.1.4 合法化原则 | 第40页 |
4.2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优化的思路 | 第40-46页 |
4.2.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者的内控意识 | 第40-41页 |
4.2.2 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1页 |
4.2.3 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督的作用 | 第41-43页 |
4.2.4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提高内控执行水平 | 第43-44页 |
4.2.5 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 第44-46页 |
第5章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优化的内容—以M公司为案例 | 第46-53页 |
5.1 代理业务流程梳理 | 第46-48页 |
5.2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 第48-49页 |
5.3 设立良好的业务流程控制机制 | 第49-50页 |
5.4 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平台 | 第50-51页 |
5.5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 第51-53页 |
第6章 政府采购代理企业内控制度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53-58页 |
6.1 成立和强化专门的内控部门 | 第53-54页 |
6.2 妥善安排内控优化的财务保障 | 第54页 |
6.3 聘用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 第54-55页 |
6.4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 | 第55-56页 |
6.5 国家政策支持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