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中国环境司法障碍研究--基于北京市环境诉讼案件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4 论文架构第14-16页
第2章 北京市环境司法障碍的要素分析第16-28页
    2.1 环境司法障碍的评判标准第16-17页
    2.2 北京市环境司法障碍的主要表现第17-28页
        2.2.1 环境诉讼案件数量较少第18-20页
        2.2.2 环境刑事案件的高再次犯罪率第20-22页
        2.2.3 环境民事案件诉讼成本过高第22-24页
        2.2.4 环境行政诉讼上诉率较高第24-28页
第3章 北京市环境诉讼障碍成因分析第28-40页
    3.1 制度设计未能适应环境纠纷的特殊性第28-30页
        3.1.1 环境诉讼的牵连性特征不符合传统诉讼类别划分第28-29页
        3.1.2 受害人人数较多,代表人诉讼未能充分应用第29-30页
    3.2 环境诉讼证明责任划分不利于受害人维权第30-32页
    3.3 环境诉讼鉴定费用高昂,重复鉴定资源浪费第32-34页
    3.4 环境诉讼文书说理性不足第34-38页
    3.5 北京市环境诉讼特征与我国环境诉讼特征的关联性分析第38-40页
        3.5.1 北京的法制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第38页
        3.5.2 北京市环境诉讼案件类型全面第38-39页
        3.5.3 北京市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试点省市第39-40页
第4章 我国环境司法障碍症结分析第40-48页
    4.1 环境司法公信力欠缺第40-43页
        4.1.1 公众环境司法认知不足第41页
        4.1.2 环境司法理念有待转变第41-42页
        4.1.3 环境司法系统性构建不足第42-43页
    4.2 环境司法成本过高第43-45页
        4.2.1 环境诉讼费用过高加重受害人负担第43-44页
        4.2.2 司法鉴定机构良莠不齐第44-45页
    4.3 环境司法过度依赖外部辅助第45-48页
        4.3.1 举证责任划分灵活性不足第45-46页
        4.3.2 证明标准过高不适应环境侵害的特殊性第46页
        4.3.3 司法实践过度依赖司法鉴定第46-48页
第5章 应对我国环境司法障碍的对策建议第48-58页
    5.1 推动环境司法理念转变,完善环境司法专门制度第48-54页
        5.1.1 司法理念向注重环境修复转变第48-49页
        5.1.2 推进环境案件审判模式专门化改革第49-50页
        5.1.3 推动代表人诉讼制度完善第50-52页
        5.1.4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52-53页
        5.1.5 提升环境案件法官的环境知识素养第53-54页
    5.2 改革诉讼费用收缴制度,创建环境司法支持机制第54-55页
        5.2.1 尝试诉讼费用按进程收费第54页
        5.2.2 推进环境诉讼基金支持环境诉讼第54-55页
        5.2.3 构建诉讼保险制度第55页
        5.2.4 规范司法鉴定行业规则第55页
    5.3 优化环境证明责任划分,平衡原被告双方举证责任第55-58页
        5.3.1 完善两重性的举证责任划分规则第56-57页
        5.3.2 提升并规范环境案件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证券专业人士虚假陈述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