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无线传感网络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传感器阵列网络简介 | 第16-18页 |
1.3 传感器阵列网络的目标定位追踪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第2章 不可靠角度量测下的单目标鲁棒定位方法 | 第22-52页 |
2.1 引言 | 第22-24页 |
2.2 问题描述 | 第24-25页 |
2.3 系统异常容忍量分析 | 第25-31页 |
2.3.1 理想情况下系统异常容忍量分析 | 第26-30页 |
2.3.2 实际系统异常容忍量分析 | 第30-31页 |
2.4 基于目标可行区域评价的异常检测方法 | 第31-40页 |
2.4.1 相关概念和判定方法 | 第31-35页 |
2.4.2 异常检测具体步骤 | 第35-37页 |
2.4.3 参数设定 | 第37-38页 |
2.4.4 异常检测方法分析 | 第38-40页 |
2.5 基于l_1范数的鲁棒定位算法 | 第40-44页 |
2.5.1 ML-l-1鲁棒定位算法 | 第40-41页 |
2.5.2 LS-l_1鲁棒定位算法 | 第41-42页 |
2.5.3 快速搜索求解方法 | 第42-44页 |
2.6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44-50页 |
2.6.1 异常检测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2.6.2 鲁棒定位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2.6.3 快速求解算法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基于时空联合的单目标鲁棒定位方法 | 第52-78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53-54页 |
3.3 前提条件 | 第54-55页 |
3.4 时空联合下的异常检测方法 | 第55-65页 |
3.4.1 已知条件及相关概念 | 第55页 |
3.4.2 可靠节点判定方法 | 第55-59页 |
3.4.3 异常量测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3.4.4 节点和量测可靠性快速计算方法 | 第60-65页 |
3.4.5 算法分析 | 第65页 |
3.5 时空联合下的鲁棒定位方法 | 第65-71页 |
3.5.1 时空联合下的ILS - STl_1鲁棒定位算法 | 第65-68页 |
3.5.2 时空联合下的IAML - STl_1鲁棒定位算法 | 第68-70页 |
3.5.3 反欺骗鲁棒定位方法 | 第70-71页 |
3.6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71-77页 |
3.6.1 时空联合下异常检测能力分析 | 第72-74页 |
3.6.2 时空联合下鲁棒定位效果分析 | 第74-75页 |
3.6.3 反欺骗鲁棒定位效果分析 | 第75-7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不可靠角度量测下的多目标鲁棒定位方法 | 第78-94页 |
4.1 引言 | 第78-79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79-80页 |
4.3 前提假设 | 第80页 |
4.4 基于可行区域评价的多目标异常检测方法 | 第80-85页 |
4.4.1 相关概念和判定方法 | 第80-82页 |
4.4.2 多目标定位中异常检测过程描述 | 第82-84页 |
4.4.3 算法分析 | 第84-85页 |
4.5 基于聚类思想的多目标鲁棒定位算法 | 第85-88页 |
4.5.1 量测错误关联的剔除 | 第85-87页 |
4.5.2 聚类思想的引入 | 第87页 |
4.5.3 多目标定位算法具体步骤 | 第87-88页 |
4.5.4 算法分析 | 第88页 |
4.6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88-93页 |
4.6.1 异常量测检测能力分析 | 第89-90页 |
4.6.2 多目标鲁棒定位效果分析 | 第90-9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