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13-14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抗震分析基本理论 | 第16-32页 |
2.1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6-21页 |
2.2 反应谱分析法理论 | 第21-28页 |
2.3 简化预测方法 | 第28-32页 |
第3章 结构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 | 第32-40页 |
3.1 地震作用水平及设防目标 | 第32-34页 |
3.2 结构性能水平 | 第34页 |
3.3 结构性能指标的试验统计分析 | 第34-40页 |
3.3.1 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确定 | 第35-37页 |
3.3.2 框架结构性能指标(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3.3.3 框剪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确定 | 第38-40页 |
第4章 单体工程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0-57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0-45页 |
4.2 反应谱法抗震性能评价 | 第45-48页 |
4.3 反应谱法与简化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4.4 静力弹塑性(Pushover)方法抗震性能评价 | 第50-57页 |
4.4.1 定义加载模式及工况 | 第50页 |
4.4.2 定义塑性铰特性 | 第50-52页 |
4.4.3 计算结果及抗震性能分析评价 | 第52-56页 |
4.4.4 Pushover 方法与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56-57页 |
第5章 不同时期规范及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对比评价 | 第57-71页 |
5.1 不同时期抗震规范的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5.1.1 不同时期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演变 | 第57-60页 |
5.1.2 抗震变形验算的修订 | 第60页 |
5.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不同龄期罕遇地震下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5.2.1 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计算 | 第60-62页 |
5.2.2 分析结果 | 第62页 |
5.3 不同时期建筑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第62-71页 |
5.3.1 工程实例介绍 | 第62-67页 |
5.3.2 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对比 | 第67-68页 |
5.3.3 框剪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对比 | 第68-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