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数控安装架车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航空飞机装配技术的概况 | 第9-12页 |
1.1.1 国内外航空飞机装配技术 | 第9-10页 |
1.1.2 航空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 | 第10-12页 |
1.2 航空发动机安装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的安装方法 | 第12-14页 |
1.2.2 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安装设备 | 第14-17页 |
1.3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3.1 课题的来源 | 第17页 |
1.3.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航空发动机数控安装的技术方案 | 第19-33页 |
2.1 现有安装工艺与要求 | 第19-21页 |
2.1.1 现有安装工艺分析 | 第19-20页 |
2.1.2 航空发动机安装要求 | 第20-21页 |
2.2 数控安装方法的研究 | 第21-25页 |
2.2.1 轴心对准的研究 | 第21-22页 |
2.2.2 安装轨迹的分析 | 第22-23页 |
2.2.3 安装位置的图像监测 | 第23-24页 |
2.2.4 调整位姿的数字控制 | 第24-25页 |
2.3 数控安装架车的总体设计 | 第25-26页 |
2.4 数控安装架车的重要结构设计 | 第26-33页 |
2.4.1 多轴数控调姿平台 | 第27-29页 |
2.4.2 摇篮式框架车身 | 第29-31页 |
2.4.3 多功能车体底架 | 第31-33页 |
3 升降俯仰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第33-43页 |
3.1 2-PRR平面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33-35页 |
3.1.1 运动学逆解 | 第34-35页 |
3.1.2 运动学正解 | 第35页 |
3.2 2-PRR升降俯仰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35-38页 |
3.2.1 工作台的虚拟样机 | 第35-36页 |
3.2.2 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3.2.3 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模型 | 第37页 |
3.2.4 不同工作姿态的数学描述 | 第37-38页 |
3.3 计算结果与比较 | 第38-43页 |
3.3.1 输入量与输出量的运动关系分析 | 第38-39页 |
3.3.2 各铰链作用力的变化分析 | 第39-43页 |
4 关键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43-59页 |
4.1 调姿平台的刚度分析 | 第43-49页 |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1.2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4-45页 |
4.1.3 重要零件的刚度分析 | 第45-49页 |
4.2 关键结构的刚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49-51页 |
4.2.1 推进机构的齿条底座 | 第49页 |
4.2.2 架车的车身框架 | 第49-50页 |
4.2.3 架车的车体底架 | 第50-51页 |
4.3 发动机重心变化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 第51-56页 |
4.3.1 载荷施加条件的建立 | 第51-52页 |
4.3.2 车身刚度的变化分析 | 第52-54页 |
4.3.3 关键结构件的刚度分析 | 第54-56页 |
4.4 架车的模态分析 | 第56-59页 |
5 架车的制造及试验验证 | 第59-66页 |
5.1 设计制造总结 | 第59-61页 |
5.2 静态精度测量 | 第61-63页 |
5.3 加载刚度试验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