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吉林市B大学手机一卡通项目实施计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B 大学的数字化校园需求特点第11-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分类问卷调查法第14页
        1.3.2 文献归纳法第14页
        1.3.3 实地考察法第14-15页
第二章 项目相关理论综述第15-19页
    2.1 项目管理理论第15-16页
    2.2 校园手机一卡通项目相关综述第16-19页
第三章 B 大学“手机一卡通”总体结构设计选择第19-73页
    3.1 在 B 大学普及校园“手机一卡通”物理网络设计选择第19-27页
        3.1.1 物理网络结构第19-23页
        3.1.2 子系统网络结构第23页
        3.1.3 TCP/IP 网络结构第23-24页
        3.1.4 无线 TCP/IP 网络结构第24-25页
        3.1.5 UP 校园手机一卡通软件结构第25-27页
        3.1.6 Web Service第27页
    3.2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软件结构设计选择第27-32页
        3.2.1 软件层次与结构第27-28页
        3.2.2 一卡通管理中心第28页
        3.2.3 消费管理子系统第28-29页
        3.2.4 水控管理子系统第29页
        3.2.5 电控管理子系统第29页
        3.2.6 考勤管理子系统第29页
        3.2.7 会议签到子系统第29页
        3.2.8 门禁管理子系统第29-30页
        3.2.9 机房管理子系统第30页
        3.2.10 图书馆借阅子系统第30页
        3.2.11 数字迎新系统第30页
        3.2.12 宿舍管理系统第30-31页
        3.2.13 查询子系统第31页
        3.2.14 自助服务子系统第31页
        3.2.15 银行圈存管理系统第31页
        3.2.16 手机增值服务第31-32页
    3.3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业务流程设计选择第32-41页
        3.3.1 电子交易业务流程第32页
        3.3.2 身份识别业务流程第32页
        3.3.3 自助服务业务流程第32-33页
        3.3.4 一卡通管理中心第33-34页
        3.3.5 人事中心第34页
        3.3.6 卡务中心第34-36页
        3.3.7 结算中心第36页
        3.3.8 结算资金流程第36-37页
        3.3.9 结算中心功能第37-38页
        3.3.10 一卡通中心设备介绍第38-39页
        3.3.11 系统安全性设计第39页
        3.3.12 通讯安全性设计第39-40页
        3.3.13 数据存储安全性设计第40-41页
    3.4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电子交易类服务模式选择第41-71页
        3.4.1 电子交易类服务第41-43页
        3.4.2 水控管理子系统第43-49页
        3.4.3 电控管理子系统第49-50页
        3.4.4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身份识别类服务模式第50-52页
        3.4.5 门禁管理子系统第52-54页
        3.4.6 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第54-56页
        3.4.7 数字迎新子系统第56-59页
        3.4.8 宿舍管理子系统第59-61页
        3.4.9 图书借阅子系统第61-63页
        3.4.10 机房管理子系统第63-65页
        3.4.11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自助服务模式选择第65-67页
        3.4.12 语音查询子系统第67-68页
        3.4.13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金融类服务模式选择第68-69页
        3.4.14 在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无线增值类服务选择第69-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B 大学“手机一卡通”普及的可行性分析第73-78页
    4.1 B 大学普及“手机一卡通”用户群素质分析第73-74页
        4.1.1 B 大学“手机一卡通”教工队伍素质分析第73-74页
        4.1.2 在 B 大学普及校园“手机一卡通”教师队伍需求分析第74页
    4.2 “手机一卡通”在校园应用优势分析第74-76页
        4.2.1 “手机一卡通”项目实施前与后优势预期第75页
        4.2.2 “手机一卡通”普及与未普及的预期比较第75-76页
    4.3 校园“手机一卡通”计划全面实施后的服务效果分析第76-77页
        4.3.1 平台服务预期效果第76页
        4.3.2 便捷服务预期效果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B 大学“手机一卡通”项目实施可能的障碍第78-85页
    5.1 校内普及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内部“管理障碍”第78-79页
        5.1.1 “考勤障碍”第78页
        5.1.2 “宿舍管理障碍”第78-79页
    5.2 普及校园“手机一卡通”校内员工的培训障碍第79-81页
        5.2.1 教育部门的资金拨付障碍第79-80页
        5.2.2 老教师培训障碍第80页
        5.2.3 新生入学培训障碍第80-81页
        5.2.4 校内群体性的“安全和风险障碍”第81页
    5.3 B 大学普及校园“手机一卡通”一般障碍的克服策略第81-82页
        5.3.1 主动参与学校资金申请策略第81页
        5.3.2 精心组织售后服务培训策略第81-82页
    5.4 协助学校克服管理障碍策略第82-84页
        5.4.1 普及校园内手机一卡通的便利和人财物节约原理第82-83页
        5.4.2 软件技术给予变通设计第83-84页
        5.4.3 贫困生缴费的变通第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管理在新疆喀什移动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项目的应用
下一篇:吉林联通GSM主体网络扩容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