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建--以数字昆明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昆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及建设内容 | 第18-23页 |
2.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1.1 使用用户分析 | 第18页 |
2.1.2 信息内容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2 系统的建设目标 | 第19-20页 |
2.3 系统的建设内容 | 第20-22页 |
2.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 第20-21页 |
2.3.2 数字昆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第21-22页 |
2.4 设计依据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昆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23-34页 |
3.1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第23-25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3.3 共享服务平台体系架构 | 第27-29页 |
3.4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子系统功能设计 | 第29-33页 |
3.4.1 资源展示子系统 | 第30页 |
3.4.2 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 | 第30-31页 |
3.4.3 服务接口系统 | 第31-32页 |
3.4.4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 第32页 |
3.4.5 运维支撑子系统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系统相关技术的分析与实现 | 第34-51页 |
4.1 地理编码技术 | 第34-39页 |
4.1.1 标准地址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4.1.2 地址匹配常用模式 | 第37-39页 |
4.2 地图缓存技术 | 第39-43页 |
4.2.1 地图缓存技术的优缺点 | 第39-40页 |
4.2.2 地图数据的发布 | 第40-43页 |
4.3 地理实体化技术 | 第43-48页 |
4.3.1 数据提取 | 第44-45页 |
4.3.2 数据扩充 | 第45页 |
4.3.3 数据重组 | 第45-48页 |
4.4 脱密处理技术 | 第48-50页 |
4.4.1 地理数据内容脱密处理的原则 | 第49页 |
4.4.2 地理数据空间精度脱密处理的原则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昆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特色开发与实现 | 第51-74页 |
5.1 系统的特色服务开发---个性化的数据定制 | 第51-57页 |
5.2 子系统成果展示 | 第57-72页 |
5.2.1 资源展示子系统成果展示 | 第57-66页 |
5.2.2 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成果展示 | 第66-68页 |
5.2.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成果展示 | 第68-71页 |
5.2.4 运维支撑子系统成果展示 | 第71-72页 |
5.3 子系统运行性能指标测试 | 第72-73页 |
5.3.1 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 第72-73页 |
5.3.2 资源展示子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 第73页 |
5.3.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 第73页 |
5.3.4 运维支撑子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 第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