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岩溶(喀斯特)论文

查日扣水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及渗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岩溶渗漏评价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岩溶渗漏防治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第19-35页
    2.1 区域地质环境第19-30页
        2.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第19-21页
        2.1.2 区域地层岩性第21-24页
        2.1.3 区域地质构造第24-28页
        2.1.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8页
        2.1.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8-30页
    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第30-35页
        2.2.1 地形地貌第30页
        2.2.2 地层岩性第30-31页
        2.2.3 地质构造第31-34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34-35页
第3章 坝址岩溶水环境及岩体渗透性分析第35-49页
    3.1 坝址区地层含水性第35-36页
    3.2 河谷地下水动力类型及特征第36-39页
        3.2.1 坝址地下水埋藏特征及流场特征第36-38页
        3.2.2 河谷地下水动力条件及类型第38-39页
    3.3 岩溶水补径排条件第39页
    3.4 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第39-43页
        3.4.1 地下水出露特征第39-40页
        3.4.2 坝址区水化学特征第40-42页
        3.4.3 坝址区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第42-43页
    3.5 坝址岩体渗透特征第43-49页
        3.5.1 坝址岩体钻孔透水率统计特征第43-44页
        3.5.2 坝址岩体透水率空间变化特征第44-49页
第4章 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研究第49-67页
    4.1 岩溶发育的形态类型第49-52页
    4.2 岩溶空间分布特征第52-58页
    4.3 坝区岩溶发育强度第58-64页
        4.3.1 岩溶发育程度分级依据第58-59页
        4.3.2 坝址钻孔线溶蚀率特征第59-62页
        4.3.3 坝址钻孔线溶蚀率与透水率的对应关系第62-64页
        4.3.4 坝址区岩溶发育强度综合评价第64页
    4.4 坝址区岩溶发育规律第64-67页
第5章 坝址区岩溶渗漏分析第67-82页
    5.1 渗漏的基本条件分析第67-73页
        5.1.1 坝区渗漏水动力条件分析第67-70页
        5.1.2 坝区渗漏通道条件分析第70-73页
    5.2 岩溶渗漏的可能途径与方式第73-78页
    5.3 渗漏量计算第78-82页
        5.3.1 计算边界的确定与参数选取第78-79页
        5.3.2 渗漏量计算第79-82页
第6章 坝址区渗流场三维数值模拟预测分析第82-98页
    6.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82-85页
        6.1.1 模型范围的确定第82-83页
        6.1.2 模型边界条件概化第83页
        6.1.3 模型空间离散第83-85页
    6.2 数值模型建立第85-86页
        6.2.1 模型时间离散第85页
        6.2.2 模型参数选取第85-86页
    6.3 模拟方案及模型校验第86-88页
        6.3.1 模拟方案第86-87页
        6.3.2 模型校验第87-88页
    6.4 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第88-93页
        6.4.1 地下水天然渗流场特征分析第88-89页
        6.4.2 水库蓄水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分析第89-92页
        6.4.3 水库蓄水并加设防渗帷幕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分析第92-93页
    6.5 水库渗漏量评价第93-96页
        6.5.1 数值模型渗漏量计算第93-96页
        6.5.2 坝址区渗漏总体评价第96页
    6.6 防渗帷幕建议深度第96-98页
结论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OP的中小商贸企业供应链管理决策研究--以XL公司为例
下一篇:注重人文关怀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