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第8-15页 |
1.1 中小企业的涵义 | 第8页 |
1.2 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8-10页 |
1.2.1 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 第8-9页 |
1.2.2 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 第9-10页 |
1.2.3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第10页 |
1.3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第10-15页 |
1.3.1 我国中小企业的概况 | 第10-13页 |
1.3.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分析 | 第15-31页 |
2.1 企业的资金与融资 | 第15-18页 |
2.1.1 资金与融资的基本涵义 | 第15-16页 |
2.1.2 企业融资方式 | 第16-18页 |
2.2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状况分析 | 第18-22页 |
2.2.1 中小企业资金结构分析 | 第18-20页 |
2.2.2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20-21页 |
2.2.3 中小企业融资适应性分析 | 第21-22页 |
2.3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 | 第22-25页 |
2.3.1 中小企业发展与潜在资金需求 | 第22-24页 |
2.3.2 中小企业现实资金需求的形成及特点 | 第24页 |
2.3.3 对镇江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调查 | 第24-25页 |
2.4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给分析 | 第25-28页 |
2.4.1 中小企业现实资金供给的形成 | 第25-26页 |
2.4.2 国内储蓄及中小企业潜在资金供给状况 | 第26-27页 |
2.4.3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现实状况 | 第27-28页 |
2.5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综合分析 | 第28-31页 |
2.5.1 中小企业有效资金供求曲线 | 第28-29页 |
2.5.2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综合状况 | 第29-30页 |
2.5.3 对镇江市中小企业的调研 | 第30页 |
2.5.4 中小企业资金供求失衡的负面效应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第31-44页 |
3.1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3.1.1 融资能力不足 | 第31-33页 |
3.1.2 管理和技术落后 | 第33页 |
3.1.3 信用不良 | 第33-34页 |
3.2 间接融资部门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3.2.1 市场性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2.2 体制性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3.3 直接融资部门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3.4 系统环境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3.4.1 法律环境分析 | 第39-40页 |
3.4.2 信用环境分析 | 第40-41页 |
3.4.3 组织环境分析 | 第41-43页 |
3.5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 第43-44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分析 | 第44-56页 |
4.1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的系统思考 | 第44-47页 |
4.1.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再定位 | 第44-45页 |
4.1.2 目标模式:建立高效运作的中小企业融资系统 | 第45-46页 |
4.1.3 关键环节:金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 第46-47页 |
4.1.4 解决方式:政府主导下采取多种策略 | 第47页 |
4.2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对策 | 第47-51页 |
4.2.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 第47-48页 |
4.2.2 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 | 第48-49页 |
4.2.3 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 第49-51页 |
4.2.4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 第51页 |
4.3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进一步分析 | 第51-56页 |
4.3.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52-53页 |
4.3.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