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振动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对多层厂房振动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5 本章结论 | 第14-15页 |
第2章 SAP2000 中应用时程分析的原理 | 第15-22页 |
2.1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14~20] | 第15-17页 |
2.1.1 单自由度体系有阻尼自由振动 | 第15页 |
2.1.2 单自由度体系有阻尼简谐强迫振动 | 第15-16页 |
2.1.3 稳态响应的特性 | 第16-17页 |
2.1.4 受迫振动的过渡阶段 | 第17页 |
2.2 基于 SAP2000 的时程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2.1 时程分析原理[21] | 第17页 |
2.2.2 时程分析的逐步积分法 | 第17-18页 |
2.2.3 在 SAP2000 中进行时程分析的操作过程 | 第18-19页 |
2.3 振动问题中的材料属性的确定 | 第19页 |
2.4 振动的允许标准 | 第19-20页 |
2.5 激振力的确定 | 第20-21页 |
2.6 本章结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扰频对结构竖向振动振幅振速的影响 | 第22-43页 |
3.1 选煤厂动力计算的基本过程 | 第22-24页 |
3.1.1 结构布置形式[29~30] | 第22页 |
3.1.2 动力计算 | 第22-24页 |
3.1.3 自振频率的调整 | 第24页 |
3.2 对三算例进行动力特性、动力响应计算[37~42] | 第24-27页 |
3.2.1 连续梁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计算 | 第24-26页 |
3.2.2 梁柱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计算 | 第26-27页 |
3.2.3 梁板柱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计算 | 第27页 |
3.3 工程算例时程分析结果 | 第27-35页 |
3.3.1 方案一分析结果 | 第27-30页 |
3.3.2 方案二分析结果 | 第30-33页 |
3.3.3 方案三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3.4 不同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35-42页 |
3.4.1 原型结构 | 第36-38页 |
3.4.2 方案一结构 | 第38-39页 |
3.4.3 方案二结构 | 第39页 |
3.4.4 方案三结构 | 第39-40页 |
3.4.5 3种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改变结构竖向频率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43-55页 |
4.1 计算三算例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 | 第43-44页 |
4.1.1 连续梁、梁柱、梁板柱结构 | 第43-44页 |
4.2 算例一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3 算例二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4 算例三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5章 机械作用在不同位置时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5-61页 |
5.1 扰力作用在主梁跨中 | 第55-58页 |
5.2 扰力作用在边主梁中点 | 第58-59页 |
5.3 本章结论 | 第59-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