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9页 |
| ·棉花黄萎病的研究 | 第9-12页 |
| ·棉花黄萎病的危害、表现症状及发病特点 | 第9-10页 |
|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菌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 第10-12页 |
|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与生防细菌 | 第12-14页 |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棉花黄萎病拮抗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棉花黄萎病拮抗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5-16页 |
|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15-16页 |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6页 |
|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 第16-18页 |
|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22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19页 |
| ·培养基 | 第19-20页 |
| ·试剂 | 第20-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33页 |
| ·重组质粒 pET-30a-a2q1 的构建 | 第22-26页 |
| ·重组质粒 pET-30a-a2q1 在大肠杆菌 BL21 中的表达 | 第26-29页 |
| ·目的蛋白A2Q1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29-30页 |
| ·重组质粒pET-30a-a2c 的构建 | 第30页 |
| ·重组质粒pET-30a-a2c 在大肠杆菌BL21 中的表达 | 第30页 |
| ·目的蛋白A2C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30-31页 |
| ·重组质粒 pPIC9K-a2q2 的构建 | 第31页 |
| ·重组质粒 pPIC9K-a2q2 在毕赤酵母 GS115 中的表达 | 第31-32页 |
| ·目的蛋白A2Q2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 ·重组质粒 pET-30a-a2q1 的构建 | 第33-35页 |
| ·解淀粉芽孢杆菌RS-25 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33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1 引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1 的 PCR 扩增与检测 | 第34-35页 |
| ·大肠杆菌 DH5α 中 pET-30a-a2q1 阳性克隆的 PCR 筛选 | 第35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1 的测序分析 | 第35页 |
| ·大肠杆菌 BL21(pET-30a-a2q1)表达产物的 SDS-PAGE 检测 | 第35-36页 |
| ·目的蛋白A2Q1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36-38页 |
| ·镍柱亲和层析后SDS-PAGE 检测 | 第36-37页 |
| ·A2Q1 抗菌活性的检测 | 第37-38页 |
| ·重组质粒pET-30a-a2c 的构建 | 第38-39页 |
| ·抗菌肽成熟肽基因a2c 引物的设计 | 第38页 |
| ·抗菌肽成熟肽基因a2c 的PCR 扩增与检测 | 第38页 |
| ·大肠杆菌DH5α中pET-30a-a2c 阳性克隆的PCR 筛选 | 第38-39页 |
| ·抗菌肽成熟肽基因a2c 的测序分析 | 第39页 |
| ·大肠杆菌BL21(pET-30a-a2c)表达产物的SDS-PAGE 检测 | 第39-40页 |
| ·目的蛋白A2C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40-42页 |
| ·镍柱亲和层析后SDS-PAGE 检测 | 第40-41页 |
| ·A2C 抗菌活性的检测 | 第41-42页 |
| ·重组质粒 pPIC9K-a2q2 的构建 | 第42-43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2 引物的设计 | 第42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2 的 PCR 扩增与检测 | 第42-43页 |
| ·大肠杆菌 DH5α 中 pPIC9K-a2q2 阳性克隆的 PCR 筛选 | 第43页 |
| ·抗菌肽全长基因 a2q2 的测序分析 | 第43页 |
| ·毕赤酵母 GS115(pPIC9K-a2q2)表达产物的 SDS-PAGE 检测 | 第43-45页 |
| ·重组质粒 pPIC9K-a2q2 的提取及线性化 | 第43-44页 |
| ·甲醇利用表型的确定及多拷贝转化子的筛选 | 第44-45页 |
| ·SDS-PAGE 检测 | 第45页 |
| ·目的蛋白A2Q2 的纯化与抗菌活性检测 | 第45-47页 |
| ·镍柱亲和层析后SDS-PAGE 检测 | 第45-46页 |
| ·A2Q2 抗菌活性的检测 | 第46-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录 | 第55-57页 |
| 附录A | 第55页 |
| 附录B | 第55页 |
| 附录C | 第55页 |
| 附录D | 第55-5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