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及基础研究 | 第17-22页 |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 第17页 |
2.2 MSC.Nastran和MSC.Patran | 第17-18页 |
2.3 基础激励 | 第18-19页 |
2.4 连接处理 | 第19-20页 |
2.5 模型修正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复杂舱段结构低频段响应 | 第22-43页 |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2-29页 |
3.1.1 外部模型 | 第22-25页 |
3.1.2 内部模型 | 第25-26页 |
3.1.3 网格划分与单元建立 | 第26-27页 |
3.1.4 舵支架简化 | 第27-29页 |
3.2 边界条件与激励 | 第29-30页 |
3.3 模型修正 | 第30-38页 |
3.3.1 舵面修正 | 第31-32页 |
3.3.2 模态修正 | 第32-37页 |
3.3.3 阻尼修正 | 第37-38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4.1 传递函数曲线 | 第38-40页 |
3.4.2 功率谱密度曲线 | 第40-41页 |
3.4.3 振动响应均方根值 | 第41页 |
3.4.4 误差分析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统计能量法介绍及基础研究 | 第43-54页 |
4.1 统计能量法基本理论 | 第43-44页 |
4.2 统计能量法参数 | 第44-48页 |
4.2.1 子系统 | 第44-45页 |
4.2.2 模态密度 | 第45-46页 |
4.2.3 内损耗因子 | 第46页 |
4.2.4 耦合损耗因子 | 第46-47页 |
4.2.5 输入功率 | 第47-48页 |
4.3 Auto SEA2介绍 | 第48页 |
4.4 基础激励 | 第48页 |
4.5 保守耦合系统与非保守耦合系统 | 第48-51页 |
4.6 系统动响应估计 | 第51-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统计能量法的复杂舱段结构高频段响应 | 第54-66页 |
5.1 SEA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5.2 SEA参数的确定 | 第56-61页 |
5.2.1 减振器耦合损耗因子 | 第57-60页 |
5.2.2 舵面与舵支架耦合连接 | 第60-61页 |
5.2.3 输入功率 | 第61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5.3.1 功率谱密度曲线 | 第62-64页 |
5.3.2 振动响应均方根值 | 第64-65页 |
5.3.3 误差分析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