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背腔缝隙天线 | 第12-14页 |
1.2.2 介质谐振器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DRCBSA单元分析方法 | 第17-36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FDTD基本原理 | 第17-26页 |
2.2.1 算法简介 | 第18页 |
2.2.2 麦克斯韦方程及Yee元胞 | 第18-22页 |
2.2.3 稳定性条件 | 第22-23页 |
2.2.4 吸收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2.5 激励源设置 | 第24-26页 |
2.2.6 近远场变换 | 第26页 |
2.3 DRCBSA单元的FDTD仿真设计及验证 | 第26-35页 |
2.3.1 带状线模型 | 第27-28页 |
2.3.2 激励源的FDTD设置 | 第28-29页 |
2.3.3 端口反射系数计算 | 第29-31页 |
2.3.4 算例验证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DRCBSA的优化设计 | 第36-53页 |
3.1 免疫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36-39页 |
3.1.1 免疫遗传算法概述 | 第36-37页 |
3.1.2 算子及相关概念 | 第37-38页 |
3.1.3 算法描述 | 第38-39页 |
3.2 DRCBSA辐射机理与关键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 第39-49页 |
3.2.1 天线辐射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3.2.2 关键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 第40-49页 |
3.3 DRCBSA优化设计 | 第49-50页 |
3.4 DRCBSA单元设计结果与优化验证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DRCBSA阵列设计 | 第53-64页 |
4.1 概述 | 第53页 |
4.2 DRCBSA阵列方向图分析 | 第53-55页 |
4.3 馈电网络设计 | 第55-60页 |
4.3.1 T分支设计 | 第56-57页 |
4.3.2 折叠段设计 | 第57-58页 |
4.3.3 馈电网络设计结果 | 第58-60页 |
4.4 DRCBSA阵列设计与验证 | 第60-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DRCBSA新形式研究 | 第64-71页 |
5.1 背腔新形式研究 | 第64-65页 |
5.2 DR新形式研究 | 第65-67页 |
5.3 馈电新形式研究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