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层间接触模型分析 | 第17-23页 |
2.1 复合道面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弹性地基上分离式双层板 | 第17-18页 |
2.1.2 弹性地基上结合式双层板 | 第18-19页 |
2.1.3 部分结合式双层板 | 第19-20页 |
2.2 复合道面的层间状态表征指标 | 第20-21页 |
2.2.1 线性分布模型 | 第20页 |
2.2.2 古德曼模型 | 第20-21页 |
2.2.3 库伦模型 | 第21页 |
2.3 有限元软件中的层间接触模型选取 | 第21-23页 |
2.3.1 ABAQUS中的接触相互作用及摩擦行为 | 第21-22页 |
2.3.2 ABAQUS中的接触定义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层间结合状态的复合道面弯沉变形特征分析 | 第23-48页 |
3.1 ABAQUS几个模块以及建模过程 | 第23-25页 |
3.1.1 ABAQUS软件模块 | 第23-24页 |
3.1.2 ABAQUS中的建模过程 | 第24-25页 |
3.2 复合道面的有限元模型 | 第25-27页 |
3.2.1 道面各结构层几何尺寸 | 第25-26页 |
3.2.2 道面结构材料参数 | 第26页 |
3.2.3 建模过程 | 第26-27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27页 |
3.3 各参数对弯沉的影响 | 第27-37页 |
3.3.1 层间结合状态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27-30页 |
3.3.2 地基反应模量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沥青混凝土厚度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4 沥青混凝土模量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5 水泥混凝土厚度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6 水泥混凝土模量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层间结合状态与各参数的关系 | 第37-39页 |
3.5 各参数与ψ值关系的定量分析 | 第39-48页 |
3.5.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9-41页 |
3.5.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1页 |
3.5.3 弯沉的公式拟合 | 第41-48页 |
第四章 复合道面层间结合状态评价方法的工程验证 | 第48-59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8页 |
4.2 道面结构 | 第48-51页 |
4.2.1 基顶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 | 第48-50页 |
4.2.2 地基反应模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 弯沉检测方法 | 第51-52页 |
4.4 弯沉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5 直剪试验原理 | 第53-56页 |
4.5.1 直剪试验标准试验步骤 | 第54页 |
4.5.2 直剪试验结果处理方法 | 第54-56页 |
4.6 室内直剪试验验证 | 第56-58页 |
4.6.1 室内直剪试验步骤 | 第56-57页 |
4.6.2 室内直剪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复合道面当量厚度的计算 | 第59-63页 |
5.1 现有评价标准 | 第59页 |
5.2 当量厚度的计算 | 第59-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