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治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7-25页
    1.1 选题背景第17-18页
        1.1.1 理论背景: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第17页
        1.1.2 现实需求:旅游业空间管理模式的转变第17-18页
        1.1.3 政策保障:国家战略下的政策支撑第18页
    1.2 研究价值第18-19页
        1.2.1 实践意义第18-19页
        1.2.2 理论意义第19页
    1.3 总体设计第19-25页
        1.3.1 研究区域第19-20页
        1.3.2 研究目标第20-21页
        1.3.3 研究内容第21页
        1.3.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5 基础数据第22页
        1.3.6 技术路线第22-25页
2 相关研究进展第25-48页
    2.1 空间治理研究第25-33页
        2.1.1 国外研究第25-27页
        2.1.2 国内研究第27-33页
        2.1.3 研究述评第33页
    2.2 旅游治理研究第33-45页
        2.2.1 国外研究第33-39页
        2.2.2 国内研究第39-44页
        2.2.3 研究述评第44-45页
    2.3 旅游业时空分异研究第45-47页
        2.3.1 国外研究第45页
        2.3.2 国内研究第45-47页
        2.3.3 研究述评第47页
    2.4 小结第47-48页
3 理论简析第48-62页
    3.1 概念辨析:空间治理第48-55页
        3.1.1 “治理”研究缘起第48-51页
        3.1.2 “治理”与“管制”第51-53页
        3.1.3 “空间治理”释义第53-55页
    3.2 理论基础:现代系统论视角下的制度经济地理学第55-61页
        3.2.1 科学支撑:现代系统论第55-56页
        3.2.2 学科基础: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第56-59页
        3.2.3 多元视角:管理学第59-61页
    3.3 小结第61-62页
4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间演变第62-71页
    4.1 阶段性的年际变化第63-67页
        4.1.1 起步阶段(1980-1988年)第63-64页
        4.1.2 波动阶段(1989-1998年)第64-65页
        4.1.3 调整阶段(1999-2008年)第65-66页
        4.1.4 深化阶段(2009年至今)第66-67页
    4.2 特征性的年内变化第67-70页
    4.3 小结第70-71页
5 湖北省旅游业的空间分异第71-88页
    5.1 行政区域分析第71-82页
        5.1.1 标准差急剧增加第73-74页
        5.1.2 基尼系数小幅波动第74页
        5.1.3 首位度维持高位第74-76页
        5.1.4 赫芬达尔系数稳中有增第76页
        5.1.5 区位商缓慢上升第76-82页
    5.2 圈域分析第82-87页
        5.2.1 旅游经济规模的绝对差异存在不同第84-85页
        5.2.2 旅游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保持稳定第85-87页
    5.3 小结第87-88页
6 湖北省旅游业的时空透视第88-108页
    6.1 时空分异中的问题解析第88-90页
        6.1.1 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第88页
        6.1.2 旅游要素区域性失衡第88-90页
        6.1.3 旅游业空间差异显著第90页
    6.2 时空分异的成因分析第90-107页
        6.2.1 旅游相关管理制度第90-93页
        6.2.2 旅游行业管理职能第93-97页
        6.2.3 旅游资源禀赋第97-98页
        6.2.4 交通可达性第98-103页
        6.2.5 区域间极化效应第103-106页
        6.2.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第106-107页
    6.3 小结第107-108页
7 湖北省旅游业的空间治理方略第108-128页
    7.1 基本要求:空间治理理论的应有之义第108-110页
        7.1.1 明确多元参与主体第108页
        7.1.2 构建有限政府第108-109页
        7.1.3 强化公共事业属性第109页
        7.1.4 实现多重效益目标第109-110页
    7.2 主要原则:中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第110-113页
        7.2.1 新角色: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促进第110-112页
        7.2.2 新目标:从经济效益到综合效益第112-113页
    7.3 改革思路:实现旅游要素的空间公平第113-122页
        7.3.1 彰显空间规划公平第113-115页
        7.3.2 提高空间管理能力第115-121页
        7.3.3 打破行政区间界限第121页
        7.3.4 培育市场参与主体第121-122页
    7.4 时序配置:点—轴—圈循序开发战略第122-124页
        7.4.1 近期节点极化第123页
        7.4.2 中期轴线联动化第123-124页
        7.4.3 远期圈层网络化第124页
    7.4 空间重构:圈域差异化空间组织第124-127页
        7.4.1 武汉城市圈:从中心-外围结构到多中心结构第124-126页
        7.4.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第126-127页
    7.5 小结第127-128页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28-131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8-129页
        8.1.1 旅游业的时序演进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第128页
        8.1.2 湖北省各行政区域间旅游业的空间失衡明显第128页
        8.1.3 旅游业专业化率较高的市州拥有更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第128-129页
        8.1.4 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第129页
        8.1.5 政府空间管理水平影响了区域旅游业的时空分异第129页
        8.1.6 区域旅游业的空间治理应遵循差异化空间战略第129页
    8.2 论文创新之处第129-130页
    8.3 后续研究展望第130-131页
        8.3.1 研究不足第130页
        8.3.2 研究展望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2页
附录1 湖北省旅游业主要指标第142-144页
附录2 湖北省各市州旅游业主要指标第144-145页
附录3 湖北省黄金周期间旅游业主要指标第145-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6-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城镇化质量问题研究
下一篇:数字化时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