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工艺论文--电弧焊论文

GPCA-TIG焊焊缝性能改善机理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活性焊接方法第12-13页
        1.2.2 活性焊接方法熔深增加机理第13-14页
        1.2.3 活性TIG焊接方法第14-16页
    1.3 N、O元素对焊缝性能的影响第16-19页
        1.3.1 氧对焊缝性能的影响第16页
        1.3.2 氮元素对焊缝的影响第16-18页
        1.3.3 N对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结构的影响第18-19页
    1.4 铁素体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影响第19-20页
    1.5 课题意义第20-21页
    1.6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试验方法第22-31页
    2.1 焊接试验第22页
    2.2 焊缝组织凝固模式第22-23页
    2.3 焊缝热循环温度曲线第23页
    2.4 焊缝铁素体测量第23页
    2.5 焊缝第二相粒子的影响第23-25页
    2.6 EBSD分析第25-30页
        2.6.1 EBSD简介第25页
        2.6.2 EBSD原理第25-26页
        2.6.3 EBSD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26-27页
        2.6.4 EBSD样品制备第27页
        2.6.5 EBSD扫描参数第27-28页
        2.6.6 焊缝晶粒取向差第28-29页
        2.6.7 焊缝晶粒极图和反极图第29页
        2.6.8 ODF分析第29-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氧单独引入对GPCA-TIG焊焊缝的影响第31-45页
    3.1 焊缝成形第31页
    3.2 力学性能第31-32页
    3.3 焊缝热循环曲线第32页
    3.4 组织观察第32-34页
    3.5 焊缝组织成分及铁素体含量第34页
    3.6 断口观察第34-36页
    3.7 焊缝析出物分析第36-37页
    3.8 焊缝EBSD分析第37-41页
        3.8.1 焊缝取向标定第37-38页
        3.8.2 焊缝晶粒取向差第38-39页
        3.8.3 焊缝晶粒取向第39-41页
    3.9 分析与讨论第41-44页
    3.10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氮单独引入对GPCA-TIG焊焊缝的影响第45-57页
    4.1 焊缝成形第45页
    4.2 焊缝力学性能第45-46页
    4.3 焊缝热循环曲线第46页
    4.4 组织观察第46-47页
    4.5 焊缝组织成分及铁素体含量第47页
    4.6 断口观察第47-49页
    4.7 焊缝析出物分析第49-50页
    4.8 焊缝EBSD分析第50-54页
        4.8.1 焊缝取向标定第50-51页
        4.8.2 焊缝晶粒取向差第51页
        4.8.3 焊缝晶粒取向第51-54页
    4.9 分析与讨论第54-55页
    4.10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氮氧混合引入对GPCA-TIG焊焊缝的影响第57-69页
    5.1 焊缝成形第57页
    5.2 焊缝力学性能第57-58页
    5.3 焊缝热循环曲线第58页
    5.4 组织观察第58-59页
    5.5 焊缝组织成分及铁素体含量测定第59页
    5.6 断口观察第59-61页
    5.7 焊缝析出物分析第61-62页
    5.8 焊缝EBSD分析第62-66页
        5.8.1 焊缝取向标定第62-63页
        5.8.2 焊缝晶粒取向差第63-64页
        5.8.3 焊缝晶粒取向第64-66页
    5.9 分析与讨论第66-67页
    5.10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微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学习分析的网络问题学习行为的诊断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