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 | 第14-17页 |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2.1.1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风险管理的发展 | 第14-16页 |
2.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第16-17页 |
2.2.1 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系的不同观点 | 第16页 |
2.2.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各有侧重 | 第16页 |
2.2.3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3.1 J企业概况 | 第17页 |
3.2 公司的运营财务状况 | 第17-20页 |
3.2.1 总体经营情况 | 第17-18页 |
3.2.2 主营业务方面 | 第18-19页 |
3.2.3 其他业务方面 | 第19页 |
3.2.4 J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19-20页 |
3.3 J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 第20-22页 |
3.3.1 企业的目标设定 | 第20-21页 |
3.3.2 内部环境治理 | 第21页 |
3.3.3 风险控制 | 第21-22页 |
3.3.4 企业控制与监督 | 第22页 |
3.4 问卷调查设计 | 第22-23页 |
3.4.1 实地调研 | 第22页 |
3.4.2 相关文件资料的查阅 | 第22-23页 |
3.4.3 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 | 第23页 |
3.5 调查结果统计 | 第23-27页 |
3.5.1 调査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样本基本情况 | 第23页 |
3.5.2 关于企业内控四个要素的调查总体情况 | 第23-24页 |
3.5.3 不同职务员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存在差异 | 第24-25页 |
3.5.4 不同工龄段员工对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看法存在差异 | 第25-27页 |
第四章 J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4.1 企业目标设立明确,但针对性较弱 | 第27页 |
4.2 内部环境治理问题 | 第27-29页 |
4.2.1 企业机构较为冗杂,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 | 第27-28页 |
4.2.2 人力资源现状难以支撑精益化管理需求 | 第28页 |
4.2.3 企业的绩效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 第28-29页 |
4.3 企业的风险应对机制不够完善 | 第29-32页 |
4.3.1 企业面临的具体风险 | 第29-30页 |
4.3.2 风险应对机制的缺失 | 第30-32页 |
4.4 内部审计不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能提供有效的建议 | 第32-33页 |
第五章 J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优化 | 第33-47页 |
5.1 内部控制优化的原则 | 第33-34页 |
5.1.1 成本效益原则 | 第33页 |
5.1.2 全面性原则 | 第33页 |
5.1.3 适应性原则 | 第33页 |
5.1.4 重要性原则 | 第33-34页 |
5.2 J公司的目标设定优化 | 第34页 |
5.2.1 明确目标 | 第34页 |
5.2.2 调整经营目标 | 第34页 |
5.2.3 调整战略目标 | 第34页 |
5.3 J公司内部环境的治理 | 第34-40页 |
5.3.1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 | 第34-35页 |
5.3.2 公司组织结构的整合和权力职责分配 | 第35-38页 |
5.3.3 人力资源政策体系的优化 | 第38-40页 |
5.4 J公司的风险解决方案 | 第40-44页 |
5.4.1 企业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分析 | 第40页 |
5.4.2 具体的风险解决措施 | 第40-43页 |
5.4.3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 第43-44页 |
5.5 J公司控制活动和监督的优化 | 第44-47页 |
5.5.1 财务环节的控制 | 第44-45页 |
5.5.2 促进内部审计职能角色的转变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