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基于人员可靠性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安全相关基础理论第17-23页
    2.1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第17-18页
        2.1.1 安全系统工程内容第17-18页
        2.1.2 事故树分析第18页
    2.2 事故致因理论第18-20页
    2.3 可靠性理论第20-22页
    2.4 安全保障系统第22-23页
第三章 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主控因素分析第23-34页
    3.1 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概述第23-24页
    3.2 基于事故树的高速铁路行车事故原因分析第24-34页
        3.2.1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 7.23甬温动车事故第25-28页
        3.2.2 影响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及分析第28-34页
第四章 高速铁路行车人员可靠性分析第34-48页
    4.1 行车人员可靠性分析概述第34-37页
        4.1.1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概述第35-36页
        4.1.2 贝叶斯网络概述第36-37页
    4.2 列车调度员与车站值班员作业可靠性分析第37-44页
        4.2.1 列车调度员可靠性分析第37-42页
        4.2.2 车站值班员可靠性分析第42-44页
    4.3 应用实例第44-48页
        4.3.1 节点概率的确定第44-46页
        4.3.2 贝叶斯网络推理计算第46-48页
第五章 基于人员可靠性的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第48-54页
    5.1 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方法第48-50页
    5.2 高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结构与内容第50-52页
        5.2.1 人的因素第50-51页
        5.2.2 机器设备的因素第51页
        5.2.3 环境的因素第51-52页
    5.3 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第52-54页
第六章 提高高速铁路行车人员可靠性的具体措施第54-63页
    6.1 加强职工培训和安全教育第54-55页
    6.2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第55-56页
    6.3 构建安全文化,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第56页
    6.4 针对车站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的落实第56-58页
        6.4.1 加强车站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第56-57页
        6.4.2 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安全职责第57-58页
        6.4.3 车间计工员岗位安全职责第58页
    6.5 行车安全安全管理第58-60页
        6.5.1 施工安全第58-59页
        6.5.2 设备故障第59-60页
    6.6 劳动安全全管理第60-63页
        6.6.1 完善基本制度第60页
        6.6.2 强化风险控制第60-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7.1 结论第63页
    7.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Z330挖装机工作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北京某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