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收益法在医药企业并购估值中的应用研究--以B公司并购案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企业价值评估与收益法基础理论第16-22页
    2.1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理论第16-19页
        2.1.1 企业价值的含义第16页
        2.1.2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第16-17页
        2.1.3 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第17-18页
        2.1.4 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第18-19页
    2.2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基础理论第19-22页
        2.2.1 股利贴现模型第20页
        2.2.2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第20-21页
        2.2.3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第21-22页
第3章 收益法在医药企业并购估值中的应用分析第22-30页
    3.1 收益法的应用现状分析第22-26页
        3.1.1 医药行业并购的现状分析第22-23页
        3.1.2 收益法的应用现状分析第23页
        3.1.3 医药行业并购的趋势分析第23-25页
        3.1.4 医药行业并购估值的方法选择第25-26页
    3.2 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3.2.1 收益法参数的选择较随意第27页
        3.2.2 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第27页
        3.2.3 非系统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第27-28页
    3.3 原因分析第28-30页
        3.3.1 参数技术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第28页
        3.3.2 预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第28页
        3.3.3 缺乏独立的评估环境第28-30页
第4章 案例分析第30-38页
    4.1 并购背景简介第30-31页
        4.1.1 并购双方概况第30-31页
        4.1.2 并购动因分析第31页
        4.1.3 评估方法选择第31页
    4.2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第31-36页
        4.2.1 目标企业整体分析第31-32页
        4.2.2 目标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预测第32-34页
        4.2.3 目标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第34-35页
        4.2.4 企业价值估算第35页
        4.2.5 估值结果分析第35-36页
    4.3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6页
        4.3.1 自由现金流量预测的偏差第36页
        4.3.2 指标的选择不够完善第36页
        4.3.3 模型的选择有待商讨第36页
    4.4 评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8页
        4.4.1 企业提供的资料不够全面第36-37页
        4.4.2 评估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第37页
        4.4.3 影响因素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第37-38页
第5章 收益法在企业并购估值中的改进措施第38-46页
    5.1 合理选择收益法的各项参数第38-41页
        5.1.1 明确企业收益范围和经济收益年限第38页
        5.1.2 合理预测企业收益额第38-39页
        5.1.4 统一折现率选取口径第39-40页
        5.1.5 注意金融危机后参数的选取第40-41页
    5.2 提高评估人员素质第41-42页
        5.2.1 完善行业准入考试制度第41页
        5.2.2 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法律环境第41-42页
        5.2.3 加强评估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第42页
        5.2.4 改进评估机构管理体系第42页
    5.3 努力化解评估机构面临的非系统风险第42-43页
        5.3.1 企业要自觉参与评估过程第42-43页
        5.3.2 建立相互监督机制第43页
    5.4 为收益法提供良性发展空间第43-45页
        5.4.1 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第43-44页
        5.4.2 建立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第44页
        5.4.3 规范健全估价方法体系第44-45页
        5.4.4 引进先进的电算化评估技术平台第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6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淋巴循环在矽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联合诊断尘肺结核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