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概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萌芽与探索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多元化新局面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元素运用 | 第17-59页 |
第一节 中国戏曲与戏曲音乐 | 第17-21页 |
第二节 中国戏曲元素钢琴作品概述 | 第21-27页 |
一、创作背景 | 第21-23页 |
二、戏曲风格钢琴作品一览 | 第23-27页 |
(二)双钢琴作品 | 第25-26页 |
(三)室内乐重奏作品 | 第26页 |
(四)钢琴协奏作品 | 第26页 |
(五)钢琴伴奏与样板戏改编作品 | 第26页 |
(六)儿童钢琴作品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戏曲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 第27-59页 |
一、题材内容的选用 | 第27-28页 |
二、板式结构的运用 | 第28-34页 |
三、旋律唱腔的吸收 | 第34-51页 |
四、戏曲伴奏的借鉴 | 第51-59页 |
第三章 中国戏曲风格钢琴作品诠释——以《钢琴组曲<红灯记>》、《生旦净末丑》为例 | 第59-78页 |
第一节 钢琴组曲《红灯记》 | 第59-66页 |
第二节《生旦净末丑》 | 第66-78页 |
第四章 兼收并蓄的价值与思考 | 第78-83页 |
第一节 双向交汇的意义 | 第78-79页 |
第二节 民族心理与审美取向 | 第79-80页 |
第三节 问题与思考 | 第80-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一 | 第87-94页 |
附录二 | 第94-119页 |
个人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