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17-21页 |
2.1 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7-19页 |
2.1.1 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单元划分 | 第17-18页 |
2.1.2 系统硬件平台解决方案 | 第18-19页 |
2.1.3 系统软件平台解决方案 | 第19页 |
2.2 低功耗设计 | 第19页 |
2.3 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系统硬件选型与设计 | 第21-34页 |
3.1 Zig Bee无线模块CC2530和射频芯片 | 第21-23页 |
3.1.1 CC2530的介绍 | 第21-22页 |
3.1.2 射频芯片CC2591的介绍 | 第22-23页 |
3.2 单片机STC12C5A60S2的介绍 | 第23-24页 |
3.3 远程GPRS数据终端 | 第24-26页 |
3.3.1 GPRS模块的配置 | 第24-26页 |
3.4 传感器的选型与使用 | 第26-29页 |
3.4.1 土壤水分传感器的介绍 | 第26页 |
3.4.2 HS-102STR土壤水分传感器标定 | 第26-27页 |
3.4.3 温度传感器的介绍 | 第27-28页 |
3.4.4 液位传感器的介绍 | 第28-29页 |
3.5 串口通讯电路 | 第29页 |
3.6 继电器选型及驱动 | 第29-30页 |
3.7 电动蝶阀的选型 | 第30-31页 |
3.8 电源设计 | 第31-32页 |
3.8.1 节点电源设计 | 第31页 |
3.8.2 节点电压的监测 | 第31-32页 |
3.9 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 | 第32-33页 |
3.10 PCB及硬件干扰设计 | 第33页 |
3.11试验箱的选择与设计 | 第33页 |
3.12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4-47页 |
4.1 系统软件总体规划 | 第34-35页 |
4.2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35-37页 |
4.2.1 Zig Bee开发环境介绍 | 第35-36页 |
4.2.2 Zig Bee协议栈介绍 | 第36页 |
4.2.3 单片机开发环境介绍 | 第36-37页 |
4.3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设计 | 第37-41页 |
4.3.1 网关程序设计 | 第37-39页 |
4.3.2 路由节点的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4.3.3 终端节点程序设计 | 第40-41页 |
4.4 软件程序设计 | 第41-44页 |
4.4.1 控制主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4.4.2 电动蝶阀控制程序设计 | 第42-43页 |
4.4.3 温度传感器采集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4.4.4 土壤水分采集程序设计 | 第44页 |
4.5 通讯协议的介绍 | 第44-46页 |
4.5.1 Zig Bee与单片机间通迅协议介绍 | 第45页 |
4.5.2 Modbus通讯协议介绍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MCGS组态设计 | 第47-53页 |
5.1 MCGS组态软件的介绍 | 第47-48页 |
5.1.1 MCGS主要特性 | 第47-48页 |
5.1.2 MCGS组态软件的组成结构 | 第48页 |
5.2 MCGS组态屏界面设计 | 第48-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53-58页 |
6.1 系统的硬件测试 | 第53页 |
6.2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6.2.1 通讯距离测试 | 第53-55页 |
6.2.2 组网测试 | 第55页 |
6.3 太阳能供电系统测试 | 第55-56页 |
6.4 系统设备运行测试 | 第56-5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7.1 结论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