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及其中枢Asp、Glu调节机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前言第10-12页
实验研究第12-33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2-19页
        (一) 实验材料第12-14页
            1. 实验动物第12页
            2. 主要实验试剂第12页
            3. 主要仪器设备第12-13页
            4. 主要试剂配制第13-14页
        (二) 实验方法第14-18页
            1. 动物分组第14页
            2. 各组处理方法第14页
            3. 血压测量第14页
            4. 动物组织取材第14-15页
            5. HPLC-FLD检测RVLM中Asp、Glu含量的方法第15-18页
        (三) 统计方法第18-19页
    二、结果第19-25页
        (一) 血压变化第19-23页
            1. 各组大鼠SBP降压百分比比较第19-20页
            2. 各组大鼠DBP降压百分比比较第20-21页
            3. 各组大鼠MBP降压百分比比较第21-22页
            4. 不同时程"太冲"配"内关"对SBP、DBP、MBP降压百分比的影响第22-23页
        (二) 各组大鼠RVLM中Asp、Glu含量的比较第23-25页
    三、分析与讨论第25-33页
        (一) 经穴特异性及其配伍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第25-26页
            1. 经穴特异性第25页
            2. 经穴配伍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3. 经穴配伍的临床应用第26页
        (二) 高血压病是研究经穴配伍的良好载体第26-29页
            1. 高血压病为常见病、多发病第26-27页
            2. 高血压病与肝经的关系第27页
            3. 针刺调节血压的研究概述第27-29页
            4. 动物模型的选择第29页
        (三) 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血压的效应分析第29-30页
        (四) 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RVLM中Asp、Glu的影响第30-32页
            1. RVLM的结构及其与血压调节的相关性第30-31页
            2. RVLM中Asp、Glu参与血压调节的初步机制分析第31-32页
        (五)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9页
附图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文献综述第41-51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商务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以JN有限公司为例
下一篇:基于ZigBee技术的水稻自动灌溉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