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微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太阳能发电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太阳能微网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太阳能电池阵列特性和最大功率跟踪 | 第15-32页 |
2.1 太阳能微网发电系统的总体概况 | 第15-16页 |
2.2 太阳能电池阵列特性 | 第16-22页 |
2.2.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2.2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及输出特性分析 | 第17-20页 |
2.2.3 太阳能电池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性分析 | 第20-22页 |
2.3 MPPT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 第22-30页 |
2.3.1 最大功率跟踪原理 | 第22-23页 |
2.3.2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 第23-30页 |
2.4 MPPT仿真波形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DC-DC升压变换器 | 第32-46页 |
3.1 DC-DC升压变换器的拓扑 | 第32-34页 |
3.2 全桥LLC谐振变换电路 | 第34-37页 |
3.2.1 全桥LLC谐振变换电路的工作特性 | 第34-36页 |
3.2.2 fm第36-37页 | |
3.3 谐振变换器的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3.3.1 空载和短路特性 | 第39-41页 |
3.3.2 零电压开通条件 | 第41-42页 |
3.4 谐振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分析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DC-AC逆变器的控制系统 | 第46-62页 |
4.1 并网逆变器的分类和选型 | 第46-47页 |
4.2 单相电压型逆变系统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4.3 单相逆变的输出控制理论 | 第48-49页 |
4.4 功率开关管的SPWM调制方法 | 第49-52页 |
4.4.1 单极性SPWM调制 | 第49-50页 |
4.4.2 双极性SPWM调制 | 第50-51页 |
4.4.3 SPWM波的生成方式 | 第51-52页 |
4.5 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控制方法 | 第52-54页 |
4.5.1 电流滞环控制方法 | 第52-53页 |
4.5.2 三角波比较方法 | 第53页 |
4.5.3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方法 | 第53-54页 |
4.6 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54-56页 |
4.7 锁相环技术 | 第56-57页 |
4.8 逆变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 | 第57-6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太阳能微网发电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62-81页 |
5.1 控制器STM32F051 | 第62-63页 |
5.2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应用参数 | 第63-67页 |
5.2.1 技术参数 | 第63-65页 |
5.2.2 变压器设计 | 第65-67页 |
5.2.3 功率器件的选取 | 第67页 |
5.3 全桥逆变器的参数设计 | 第67-69页 |
5.3.1 逆变器输入侧电容选取 | 第67-68页 |
5.3.2 功率开关管的选择 | 第68-69页 |
5.4 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69-72页 |
5.5 辅助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72-73页 |
5.6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73-74页 |
5.7 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74-7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6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81-87页 |
6.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81页 |
6.2 MPPT算法软件设计 | 第81-83页 |
6.3 产生SPWM波的软件设计 | 第83-84页 |
6.4 锁相环软件实现 | 第84-8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附表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