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1.1 全球转基因作物现状 | 第14-16页 |
1.2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16-19页 |
1.2.1 转基因作物外源基因及其产物在土壤中的持留 | 第16-17页 |
1.2.2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水平转移 | 第17页 |
1.2.3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21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区域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1 试验区域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样地设置 | 第21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转Bt基因棉花重组DNA的时空分布 | 第23-3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3.1.1 试验样地设计 | 第23页 |
3.1.2 试剂 | 第23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3.1.4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4页 |
3.1.5 土壤样品的分级 | 第24页 |
3.1.6 土壤DNA的提取 | 第24页 |
3.1.7 引物设计 | 第24-26页 |
3.1.8 实时荧光PCR的反应条件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3.2.1 土壤中转Bt基因棉花 35S-Cry1A片段的实时荧光PCR分析 | 第27-28页 |
3.2.2 土壤中转Bt基因棉花 35S-NPTⅡ片段的实时荧光PCR分析 | 第28-29页 |
3.2.3 转Bt基因棉花 35S-Cry1A片段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实时荧光PCR分析 | 第29-30页 |
3.2.4 转Bt基因棉花 35S-NPTⅡ片段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实时荧光PCR分析.. | 第30-32页 |
3.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转Bt基因棉花土壤中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检测 | 第34-4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4.1.1 试验样地设置 | 第34页 |
4.1.2 试剂 | 第34-35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4.1.4 土壤样品采集 | 第35页 |
4.1.5 样品处理 | 第35-36页 |
4.1.6 细菌的分离 | 第36页 |
4.1.7 细菌的扩大培养 | 第36页 |
4.2 PCR技术检测NPTⅡ基因 | 第36-38页 |
4.2.1 细菌DNA的提取 | 第36页 |
4.2.2 引物设计 | 第36页 |
4.2.3 PCR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36-37页 |
4.2.4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37页 |
4.2.5 PCR产物的连接转化 | 第37-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4.3.1 卡那霉素抗性细菌平板培养 | 第38页 |
4.3.2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 | 第38-39页 |
4.3.3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基因转移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4.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转基因棉花对土壤AOB和AOA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 | 第42-52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42-46页 |
5.1.1 试验地设置 | 第42页 |
5.1.2 试剂 | 第42页 |
5.1.3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5.1.4 土壤样品采集 | 第43页 |
5.1.5 土壤理化性质和硝化势测定 | 第43-44页 |
5.1.6 PCR扩增及T-RFLP分析 | 第44页 |
5.1.7 实时荧光PCR分析 | 第44-45页 |
5.1.8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2.1 土壤AOB和AOA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 第46-47页 |
5.2.2 土壤AOB和AOA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典范对应分析 | 第47-48页 |
5.2.3 土壤AOB和AOA丰度变化 | 第48-50页 |
5.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