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水禽呼肠孤病毒P18蛋白鉴定及其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3页
    1.1 禽源呼肠孤病毒概况第14-16页
        1.1.1 鸡呼肠孤病毒第14-15页
        1.1.2 番鸭呼肠孤病毒第15页
        1.1.3 鸭呼肠孤病毒第15-16页
    1.2 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节段基因结构特征第16-18页
    1.3 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节段编码蛋白第18-21页
        1.3.1 P10蛋白的功能第19-20页
        1.3.2 P17蛋白的功能第20页
        1.3.3 σC蛋白的功能第20-21页
    1.4 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发展第21-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水禽呼肠孤病毒P18蛋白功能初步研究第23-32页
    2.1 材料第23-24页
        2.1.1 病毒、载体、细胞和动物第23-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2.2.1 P18基因的扩增(EcoR I、Kpn I两个酶切位点)第24-25页
        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25页
        2.2.3 pCold-TF-S1-P18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25页
        2.2.4 抗pCold-TF-S1-P18多抗的制备第25页
        2.2.5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第25页
        2.2.6 P18蛋白表达时相分析第25-26页
        2.2.7 IHC检测P18蛋白在组织中分布第26页
    2.3 结果第26-30页
        2.3.1 pCold-TF-S1-P18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26-28页
        2.3.2 重组pCold-TF-P18蛋白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检测第28-29页
        2.3.3 重组pCold-TF-P18蛋白表达时相分析第29-30页
        2.3.4 IHC检测组织中病毒分布情况第30页
    2.4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水禽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鉴定第32-53页
    3.1 材料第32-33页
        3.1.1 病毒、载体、质粒和细胞第32页
        3.1.2 实验动物和SPF鸡胚第32页
        3.1.3 主要试剂第32-33页
        3.1.4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制第33页
    3.2 研究方法第33-42页
        3.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3-34页
        3.2.2 病毒RNA的提取第34页
        3.2.3 10 个全长基因节段的c DNA的合成第34-35页
        3.2.4 10 个全长基因节段的扩增与克隆第35-36页
        3.2.5 体外转录载体的设计与改造第36页
        3.2.6 分子标签引入第36-37页
        3.2.7 病毒10个基因节段的扩增与克隆第37页
        3.2.8 SDS碱裂解法大量提取10个质粒第37-38页
        3.2.9 病毒的拯救第38页
        3.2.10 拯救病毒的RT-PCR和分子标签的鉴定第38-39页
        3.2.11 拯救病毒的细胞攻毒试验第39页
        3.2.12 拯救病毒的Western-blot检测第39页
        3.2.13 拯救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39-40页
        3.2.14 拯救病毒的蚀斑试验第40页
        3.2.15 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绘制第40页
        3.2.16 鸭致病性试验第40-41页
        3.2.17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第41页
        3.2.18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41-42页
    3.3 结果第42-51页
        3.3.1 拯救病毒的RT-PCR检测第42页
        3.3.2 拯救病毒分子标签的引入第42-43页
        3.3.3 拯救病毒的细胞病变第43-44页
        3.3.4 拯救病毒的Western-blot检测第44页
        3.3.5 拯救病毒的IFA检测第44页
        3.3.6 拯救病毒的蚀斑检测第44-46页
        3.3.7 拯救病毒的生长曲线测定第46-47页
        3.3.8 拯救病毒的鸡胚致死试验第47页
        3.3.9 拯救病毒的动物回归试验第47-48页
        3.3.10 拯救病毒的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第48-51页
    3.4 讨论第51-53页
        3.4.1 T7 RNA聚合酶介导的呼肠孤病毒的拯救系统第51-52页
        3.4.2 分子标签的引入和载体的构建第52页
        3.4.3 病毒的拯救效率第52-53页
第四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力学调控制备一维棒状锂离子电池锰基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酶嫩化牛排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