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DG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配电网线损计算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2 电力网线损计算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2.1 电力网线损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2.1.1 线损的概念和分类 | 第16页 |
2.1.2 线损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2.1.3 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4 线损理论计算的作用 | 第18页 |
2.2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特点和要求 | 第18-19页 |
2.2.1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特点 | 第18页 |
2.2.2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要求 | 第18-19页 |
2.3 传统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 第19-27页 |
2.3.1 均方根电流法 | 第19-20页 |
2.3.2 平均电流法 | 第20-22页 |
2.3.3 最大电流法 | 第22-23页 |
2.3.4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 | 第23页 |
2.3.5 等值电阻法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DG的类型及其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8-40页 |
3.1 DG的类型 | 第28-36页 |
3.1.1 风力发电 | 第28-30页 |
3.1.2 太阳能光伏发电 | 第30-33页 |
3.1.3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 | 第33-34页 |
3.1.4 燃料电池 | 第34-36页 |
3.2 DG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1 DG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DG并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第37页 |
3.2.3 DG并网对可靠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DG并网对规划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含DG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40-55页 |
4.1 DG并网对线损计算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 改进前推回代法 | 第42-47页 |
4.2.1 各种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42-46页 |
4.2.2 改进前推回代法的计算步骤 | 第46-47页 |
4.3 等效容量法 | 第47-48页 |
4.4 基于负荷曲线的简单潮流计算法 | 第48-54页 |
4.4.1 负荷节点行业分类和负荷曲线综合 | 第49-50页 |
4.4.2 各节点的功率取值 | 第50-52页 |
4.4.3 计算方法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算例与分析 | 第55-59页 |
5.1 实例分析 | 第55-58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