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 | 第20-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2 数据资料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9页 |
2.1 理论借鉴 | 第23-27页 |
2.1.1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1.3 生态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2.1.4 综合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2.2.1 循环农业 | 第27页 |
2.2.2 生态农业 | 第27-28页 |
2.2.3 有机农业 | 第28-29页 |
第3章 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3.1 贵州省农业发展概况 | 第29-32页 |
3.1.1 自然及生物资源状况 | 第29页 |
3.1.2 农业生产情况 | 第29-31页 |
3.1.3 农业科技投入 | 第31-32页 |
3.2 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3.2.1 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取得成效 | 第33页 |
3.2.2 循环农业提高污染防控和治理能力 | 第33-34页 |
3.2.3 形成众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 第34-35页 |
3.3 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1 耕地数量减少致人地矛盾突出 | 第35-36页 |
3.3.2 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受灾严重 | 第36页 |
3.3.3 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 第36-37页 |
第4章 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 第37-53页 |
4.1 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7页 |
4.1.2 指标内容的设计 | 第37-40页 |
4.2 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处理 | 第40-42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2.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40页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2页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9页 |
4.3.1 综合评价结果 | 第43-46页 |
4.3.2 横向对比分析 | 第46-49页 |
4.4 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 第49-53页 |
4.4.1 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诊断 | 第50页 |
4.4.2 贵州省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4.4.3 地区障碍因素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3-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4-59页 |
5.2.1 减少物质投入和节约资源 | 第54-55页 |
5.2.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第55页 |
5.2.3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自然灾害防御 | 第55-56页 |
5.2.4 加大循环农业技术开发力度 | 第56页 |
5.2.5 政府调控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 第56-57页 |
5.2.6 借鉴其他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经验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课题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