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聚落 | 第19页 |
2.1.2 乡土 | 第19页 |
2.1.3 乡土地理 | 第19-20页 |
2.1.4 课程资源 | 第20页 |
2.1.5 传统村落 | 第20-21页 |
2.2 聚落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 第21页 |
2.2.2 学生中心论 | 第21页 |
2.2.3 建构主义教学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信阳国家级传统村落课程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23-44页 |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3-24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3.1.2 问卷实施 | 第24页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3.2.1 教师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24-34页 |
3.2.2 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34-43页 |
3.3 信阳国家级传统村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第4章 信阳国家级传统村落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 第44-64页 |
4.1 开发原则 | 第44-47页 |
4.1.1 整体性原则 | 第44页 |
4.1.2 主体性原则 | 第44-45页 |
4.1.3 差异性原则 | 第45-46页 |
4.1.4 典型性原则 | 第46-47页 |
4.2 开发类型 | 第47-49页 |
4.2.1 建设校内课程资源库 | 第47-49页 |
4.2.2 建设校外课程资源库 | 第49页 |
4.3 开发内容 | 第49-60页 |
4.3.1 开发聚落类乡土地理教材 | 第49-54页 |
4.3.2 开发聚落类乡土地理图册 | 第54-55页 |
4.3.3 开发聚落类乡土地理学习网站 | 第55-56页 |
4.3.4 开发聚落类乡土地理实习基地 | 第56-57页 |
4.3.5 开发聚落类乡土地理实习路线 | 第57-60页 |
4.4 实施设计 | 第60-62页 |
4.4.1 实施时间 | 第60页 |
4.4.2 实施地点 | 第60-61页 |
4.4.3 准备工作 | 第61页 |
4.4.4 实地考察 | 第61页 |
4.4.5 实施效果 | 第61-62页 |
4.5 开发应用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4-65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69页 |
附录A | 第69-72页 |
附录B | 第72-75页 |
附录C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