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1.6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构造及后期改造特征 | 第19-25页 |
2.1 现今构造格局 | 第19-20页 |
2.2 盆地后期改造特征 | 第20-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5-39页 |
3.1 各组时代归属 | 第25-26页 |
3.2 地层划分依据 | 第26-32页 |
3.3 地层对比 | 第32-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现存侏罗系沉积特征 | 第39-53页 |
4.1 主要相标志 | 第39-44页 |
4.2 沉积体系类型 | 第44-50页 |
4.3 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 第50-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物源综合分析 | 第53-72页 |
5.1 古水流分析 | 第53-54页 |
5.2 岩石矿物学分析 | 第54-62页 |
5.3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 | 第62-70页 |
5.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原型盆地沉积面貌恢复 | 第72-85页 |
6.1 盆地沉积范围讨论 | 第72-81页 |
6.2 盆地类型讨论 | 第81-84页 |
6.3 小结 | 第84-85页 |
主要结论与认识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