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精确空降系统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物伞空降过程系统建模 | 第14-22页 |
2.1 空降基础知识 | 第14页 |
2.2 降落伞的组成和参数 | 第14-17页 |
2.2.1 降落伞的组成 | 第14-15页 |
2.2.2 降落伞的工作过程 | 第15-16页 |
2.2.3 降落伞的参数 | 第16-17页 |
2.3 空降单元Simulink模型 | 第17-22页 |
第3章 空降过程控制设计与实现 | 第22-36页 |
3.1 模糊控制基础 | 第22-26页 |
3.1.1 模糊控制技术的诞生 | 第22页 |
3.1.2 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22-23页 |
3.1.3 模糊控制数学基础 | 第23-24页 |
3.1.4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2 空降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6-31页 |
3.2.1 采用模糊控制的原因和方法 | 第26-27页 |
3.2.2 模糊控制器的确立 | 第27-31页 |
3.3 控制系统Simulink模型 | 第31-35页 |
3.4 模糊控制器算法 | 第35-36页 |
第4章 控制仿真及分析 | 第36-49页 |
4.1 控制效果分析 | 第36-39页 |
4.1.1 轨迹三维仿真 | 第36-38页 |
4.1.2 极限速度 | 第38-39页 |
4.1.3 X方向速度 | 第39页 |
4.2 多工况仿真 | 第39-48页 |
4.2.1 初始位置X_0不同 | 第39-41页 |
4.2.2 初始位置Z_0不同 | 第41-42页 |
4.2.3 初始位置Y_0不同 | 第42-44页 |
4.2.4 风速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5 边界情况 | 第46-48页 |
4.3 仿真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49-56页 |
5.1 系统整体功能简介 | 第49-50页 |
5.2 硬件设计 | 第50-54页 |
5.2.1 外接模块部分 | 第50-52页 |
5.2.2 CPU部分 | 第52-54页 |
5.2.3 设备外观 | 第54页 |
5.3 软件设计 | 第54-56页 |
5.3.1 加速度数据采集代码 | 第54-55页 |
5.3.2 PWM配置代码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