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上海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缘起第8页
        1.1.2 本文研究问题第8-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意义第10-12页
        1.2.2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第12-14页
        1.2.3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特征第14-15页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第15-20页
        1.3.1 概念界定第15-18页
        1.3.2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0-26页
    2.1 研究方法的选取第20-21页
        2.1.1 混合研究方法第20-21页
        2.1.2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理由第21页
    2.2 研究工具的确定第21-24页
        2.2.1 定量研究工具的设计第21-23页
        2.2.2 调查问卷的专家效度第23页
        2.2.3 定性研究工具的设计第23页
        2.2.4 访谈大纲信度与效度第23-24页
    2.3 资料收集与样本分析第24-26页
        2.3.1 定量研究的过程第24页
        2.3.2 定性研究的过程第24页
        2.3.3 样本的总体情况第24-26页
第三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第26-40页
    3.1 上海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第26-33页
        3.1.1 参与主体:意愿明显 结构失衡第26-28页
        3.1.2 参与载体:威望尚存 能力缺位第28-29页
        3.1.3 参与渠道:多元趋势 动员为主第29-33页
    3.2 上海居民社区参与的成因分析第33-40页
        3.2.1 个人因素:角色定位模糊第33-34页
        3.2.2 关系因素:公共利益冲突第34-35页
        3.2.3 组织因素:载体功能缺失第35-37页
        3.2.4 制度因素:政策供给不足第37-40页
第四章 研究对策与建议第40-48页
    4.1 国内外社区参与的经验借鉴第40-45页
        4.1.1 政府主导的参与模式:香港 新加坡第40-42页
        4.1.2 社区营造的参与模式:台湾 日本第42-44页
        4.1.3 多元化的参与模式:美国第44-45页
    4.2 本土增进社区参与的对策建议第45-48页
        4.2.1 个人层面:培养社区意识第45-46页
        4.2.2 关系层面:明晰权责利益第46-47页
        4.2.3 组织层面:增强专业能力第47页
        4.2.4 制度层面:完善政策保障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 1第52-59页
附录 2第59-60页
附录 3第60-61页
附录 4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波束形成的旋转点声源追踪识别研究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短期汉语口语课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