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发展背景 | 第14-15页 |
二、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概述 | 第15-26页 |
(一) 突发事件普遍的概念、分类以及特点 | 第15-18页 |
1. 突发事件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 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16-17页 |
(1) 自然灾害 | 第16页 |
(2) 事故灾害 | 第16-17页 |
(3) 公共卫生事件 | 第17页 |
(4) 社会安全事件 | 第17页 |
3. 突发事件的特点 | 第17-18页 |
(1) 突发性 | 第17-18页 |
(2) 公共危害性 | 第18页 |
(3) 紧急性 | 第18页 |
(二)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以产生的原因 | 第18-26页 |
1.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类型 | 第19-22页 |
(1) 民族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 | 第19-20页 |
(2) 宗教冲突引发的突发事件 | 第20页 |
(3) 跨境犯罪引发的突发事件 | 第20-21页 |
(4) 法治文化落后引发的突发事件 | 第21-22页 |
2.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特点 | 第22-23页 |
(1) 民族性 | 第22页 |
(2) 隐蔽性 | 第22页 |
(3) 复杂性 | 第22-23页 |
(4) 国际性 | 第23页 |
(5) 不可预见性 | 第23页 |
3.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1) 该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 | 第23-24页 |
(2) 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形结构复杂 | 第24页 |
(3)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 第24-25页 |
(4) 该地区跨境犯罪较为严重 | 第25-26页 |
三、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一般理论 | 第26-32页 |
(一) 突发事件应急法制概念的界定 | 第26页 |
(二) 突发事件应急法制的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1. 法治原则 | 第27页 |
2. 应急性原则 | 第27页 |
3. 人权保障原则 | 第27页 |
(三)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1.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应急法律体系 | 第27-28页 |
2. 构造出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 第28页 |
3.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应急处置机构 | 第28页 |
(四)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分析 | 第28-32页 |
1.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现状 | 第29-30页 |
2.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四、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对策 | 第32-43页 |
(一) 完善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1. 对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民族的稳定至关重要 | 第32页 |
2. 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 第32页 |
3. 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需要 | 第32-33页 |
4. 对打击跨境犯罪意义重大 | 第33页 |
(二)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重点 | 第33-34页 |
1.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目标 | 第33页 |
2.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原则 | 第33-34页 |
3. 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重点 | 第34页 |
(三) 完善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对策 | 第34-43页 |
1. 完善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 | 第35-36页 |
2. 完善和建立地区应急预案体系 | 第36-38页 |
3. 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监测机制 | 第38-39页 |
4. 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应对机构 | 第39-40页 |
5. 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0-41页 |
6. 大力开展应急法制的社会宣传工作 | 第41页 |
7. 构建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参与的格局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